我在简书上收到了小伙伴的这样一条评论:为什么每当我想开始一件事时,别人都已经驰骋千里。为什么每次都是千辛万苦的起始,却难以坚持到底半途而废。我的前半生,碌碌无为。我的后半生,悔恨终生。
初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半途而废,难以坚持,碌碌无为,悔恨终生,这些个词单拎出来看,就已经字字扎心,更遑论堆叠在一起用来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处境了。虽不能感同身受,亦能感到这是处于怎样的无望之中,来跟我这样一名过客来倾诉。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目标明确,目光坚定,自律到了极致,在我们看来需要极大意志力才能坚持做到的一些事,仿佛固定程序一样事先写在了他们的基因里,做起来毫不费力。比如:几年如一日的锻炼,雷打不动的早睡早起,让人心烦的工作他们处理起来井井有条。
看来这样的情况后,我们下了“他们意志力真强”这样一个结论。他们的意志力天生就比我们强些,顺带我们也给自己判了死刑。而有研究说:“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意志力的存在,它不过是杰出人物取得一定成就后,人们赋予他们的一种美德。”而人难以坚持或者不愿意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动力不足。
在《自控力•实操篇》一书中,作者说:
当我们抱怨工作没干劲时,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没有找到能够满足自身强烈欲望和心理动机的具体方法。因为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会感觉缺乏工作的动力。
当我们面对一些自己不愿去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总会产生深深的厌恶感,累觉不爱。这些事情难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只能用强迫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而这又会再次强化内心深处厌恶的感觉,好像走进来一个死胡同里面。
我在家里辅导小朋友写作业的时,他刚学了除法。面对着试卷上类似于“一根绳子36米,能绕一棵大树4
圈还余4米,那么大树的周长是多少?”这样的题目,小朋友像一只蚯蚓在桌子面前扭来扭去,怎么都不愿意做。
我改变了逼作业的方式,拿了一段绳子和一根笔给他绕着玩儿,他绕的很开心。边玩儿边引导:如果把笔当作大树,绳子有36米长,那么笔一圈有多少呢?这次是秒答。我又让他看了一下试卷,小朋友乖乖就把作业完成了。
对于小朋友来说,我的行为满足了他玩儿的欲望,将作业和好玩儿中间建立了联系。
在面对一些自己没有动力去完成的事项时,可以自己尝试着改变做事的方法呀。比如参考游戏化思维,把它当做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或者分阶段给自己设置一些小奖励。
那么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欲望都有哪些呢?下面列出的这三项,属于所有人都拥有的最基本的、积极的心理动机。
①关联性
感知自己与他人、集体或者重要目标之间的关联。
②自主性
能够自由地做出可以决定人生质量的行为或选择。接照自己的心意做出的行为或选择,如果正好与重要的工作保持一致,将会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③热练程度
知道自己有能力处理手头的工作,并能够做出贡献,自身的知识和进步能够让个人感到满足。
关联性把你要做的事情和看重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关联感会让你获得持久的动力。
和未来的自己关联,要做的事是在未来达成目标的关键一环。想象一下,如果完成这件事,未来的自己会怎么样呢,自己都能收获些什么呢?
和他人关联。我们都有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及亲密关系的需求,对于我们比较看重的关系,有时在帮别人做事时要比给自己做事尽心尽力的多。例如和同伴组成互助打卡小组,如果自己不行动就会拖整个小组的后腿。
我们都希望做的事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他人强加给自己的。你一定听到过这句话:千万不要把你的爱好当成工作。
但在实际工作中,当自己接到不情愿做的任务时,我们也可以把强制性的目标转换成自主选择的个人目标,把它当成自我实现的一部分。完成任务不是上级的强制要求,而是自我提升所必须的。我们要让自己明白选择做这件事,是因为自己也需要。
我们对一项技能掌握的越熟练,就更愿意付诸行动。学习新知识带来的挑战和满足感也能够提高行动积极性。但关键是我们实际接触到的许多事,都是从来没有做过的,有些人会习惯性打退堂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完成心态上的转换,从好难啊我不会到我暂时不会,但通过练习我可以提升自己相关能力。
这三项调整心理动机的方式并不是造成自己没有干劲儿的全部原因,还可能出现精神困倦、能量不足等生理方面的因素。
看到过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一个人想要考取国外的研究生,他想拿到全额奖学金折合人民币40万元每年,他需要背诵两万个单词,因此他算了一笔账,每记住一个单词就可以挣20块钱,每天背诵100个就是2000块。就这样激励着自己完成了任务量。
对他的这个故事进行分析,他把不想做的事与自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提升关联性;把背诵单词用一种好玩的方式和金钱回报关联起来,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方式;将单词一点点攻克下来,越来越熟悉。
亲爱的朋友,换一种行动的方式,相信你也可以不用苦苦靠“意志力”来坚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