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人成年之后形成的某些兴趣爱好是为了弥补童年的缺失。说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个人特别喜欢喝可乐,甚至到了只喝可乐不喝水的地步,剖析之后发现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家长从不让他喝可乐,他独立之后就开始报复性喜欢喝可乐。虽然我的童年也没有可乐,但是我现在对可乐并不感冒,反而对火腿肠情有独钟。
我的脑海里总是不经意间闪过一个场景,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小卖部,让我和哥哥挑自己想吃的东西,而我和哥哥却迟迟不做决定,最后妈妈生气地说,“你们想吃什么就说,不要耽误时间,我平时不在家,你们也没钱买。”那是妈妈要出去打工,临行前带我们去买东西,以安抚我和哥哥。虽然我对小卖部里的很多东西都垂涎欲滴,最后我只拿了一根火腿肠。我们当时之所以迟迟不说想买什么,是觉得妈妈挣钱不容易。或许我心里也有对妈妈的不舍,觉得只要我不买,妈妈就能多陪我一会。
小时候吃过最难以忘怀的一种火腿肠,忘记什么牌子,红色的肠衣,粉红色的肠体,粉粉的,有一种淡淡的特殊的肉香,现在想想,其实就是淀粉肠。但那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至今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和小时候一样味道的火腿肠。不过,我现在仍然对它有一种执念,每次去超市都会在卖火腿肠的货架上流连忘返,不断搜寻,我一直在寻找童年求而不得的那种火腿肠。有时候我会在某宝上一直检索,期待能发现童年买过的那种火腿肠。或许我回念的并不是火腿肠,而是当时吃火腿肠的场景,一起吃火腿肠的人,确切地说其实心里期待童年和父母在一起的踏实感和幸福感。
现在我长大了,反倒成了我长年漂泊在外,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守在家里。每次我回家,他们都会准备我们当地的火腿肠,做成凉菜,或许他们也在像我小时候心里一直期待的那样,期待我能回家和他们一起吃火腿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