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35岁的蔡文姬由曹操做主,嫁给了22岁的董祀。洞房花烛夜,董祀看了看这个三婚的新娘,连盖头都没揭,转身离去。直到曹操要砍他的头,董祀才追悔莫及。
蔡文姬披头散发,光着脚丫闯进曹府,跪求曹操饶董祀一命。
曹操望着眼前的女子,长叹一声,这还是当初那个才情卓绝,面若桃花的小师妹吗……
他的小师妹是大儒蔡邕的掌上明珠。蔡邕的文章天下闻名,蔡文姬得到父亲的真传,诗书礼乐无所不精。
据说,蔡邕让女儿读自己的文章,不到两天,她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记忆力惊人。她写的诗赋也是文采斐然。
如此才华横溢,又俊俏乖巧的姑娘,自然是众人追逐的对象。
当时的曹操,与蔡邕亦师亦友。曹操在蔡府拜师学习,每日面对娇俏的小师妹,说他不心动,那是假的。
但那时曹操还未成名,配不上蔡家的千金,他只好按下那颗躁动的心,外出征战,生死一线。
蔡文姬16岁的时候,父亲把她嫁给了卫家公子卫仲道。两人你侬我侬,小日子过得相当惬意。
但好景不长,没到一年,卫公子便咳血而死。家婆大骂蔡文姬克夫,恨不得让她殉葬。蔡文姬无奈之下回了娘家。
但父爱的港湾,也没能护她多久。
权臣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感念旧情,仅仅叹息了一声,就被王允打入大牢。
没过几天,蔡邕屈死狱中。噩耗传来,文姬的母亲承受不住,也随夫去了。
夫死,父死,母死。蔡文姬一下子变得孤苦无依。
值此东汉末年,战乱纷飞。匈奴趁机南下,烧杀掠夺。无家可归的蔡文姬,跟着难民到处流浪。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蔡文姬悲愤地书写她的哀伤。
很不幸,蔡文姬被匈奴骑兵抢走了。她和许多妇女,沦为了匈奴的奴隶,求生不得,求死也难。
幸亏遇上了左贤王,把她纳为妃子,蔡文姬才免于颠沛流离。她在匈奴生活了12年,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她不再日夜哭泣,渐渐融入胡人的生活,学会了他们的乐器。但乡思仍旧时时刻刻,啃噬她的内心。
208年,曹操大军平定了乌桓,匈奴害怕了,派出使者前来谈判。曹操此刻才得知,故人之女蔡文姬,就在南匈奴,不禁感慨万千。
曹丞相立刻陈兵十万,大兵压境。然后派人带着千两黄金,璧玉一双,前往南匈奴换取蔡文姬。
左贤王犹豫了半天,迫于曹操的压力只好放人,但他扣留了两个儿子。
临别之际,儿子追逐着马车不愿离去,哭喊着:“阿妈去哪里?阿妈不要我们了吗?”
泪水犹如断线的珠子,噗噗落下,蔡文姬含恨写下《胡笳十八拍》。她的哀伤痛到骨髓,洒落漫漫长路。
回到故土,早已物是人非。
曹操做主,让蔡文姬嫁给了董祀。屯田都尉董祀年仅22岁,风华正茂,而蔡文姬已经三嫁,还比他大了13岁。
新婚之夜,董祀心情复杂地望着蔡文姬,两人默默无语。他终究还是转身离去了,没有揭开新娘的红盖头。
一年后,董祀犯下大错,曹操毫不留情地把他拿下,下令处斩。
危急时刻,蔡文姬披头散发,赤着脚丫,闯进丞相府,求见曹操。
曹府此刻正高朋满座,曹操说:“蔡邕的女儿来了,大家见一见吧。”
进得堂来,这位传说中的女诗人,哪有当年的一丝风采?蓬头扣面,满脸沧桑。众人不胜嘘唏。
蔡文姬跪在地上,哀求曹操饶了董祀一命。
曹丞相叹息一声,过往的情景历历在目。当初那个喊他师兄的女子,当初那个娇俏可人的小师妹,眼中只剩下了哀伤。
他的心,为什么隐隐作痛呢?曹操挥了挥手,下令放了董祀。
历尽坎坷,蔡文姬写下了《悲愤诗》:“人生几何时, 怀忧终年岁。”
曹操问蔡文姬,老师的文章还存有吗。蔡文姬摇摇头,4000多篇,战乱中全都遗失了。
曹操难掩失望,连呼可惜。蔡文姬又说,一部分还能背得,可以默写出来。
丞相大喜,贡献出珍贵的纸和笔。蔡文姬凭着儿时的记忆,默写出了400多篇,分毫不差。
这些文字弥足珍贵,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董祀死里逃生,对蔡文姬感激涕零。他辞去官职,带着妻子隐居山林。
曹操外出打猎时,还经常去看望他们。夫妻俩琴瑟和鸣,生了一儿一女,颐养天年。
蔡文姬,一个如此坚韧的女子,苦难的人生没有击倒她,就像寒夜中的腊梅,坚强,高雅,魅力非凡。
而曹操不惜陈兵十万,用千金换回蔡文姬,难道是因为,文姬是曹丞相心中,曾经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或者他只是对才女的惺惺相惜,博取一个爱才的美名,对挚友蔡邕也有个交代。
还有一种可能,曹操知道,自己是要写进史书里面的。不惜代价救了蔡文姬,希望她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笔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