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水为什么会流动呢?
答案一:因为水是液体。(孩子得到了答案,注意力很快转移了)
答案二:除了水,还有什么是会流动的呢?(孩子开始思索,尝试回答爸爸的问题,然后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在父子间产生……)
第一种方式,爸爸教会了孩子一个知识点;第二种方式,爸爸培养了孩子思考的习惯。孩子是天生的发问者,但是思考力并不是只要养成问为什么就可以达到的目标。那么,怎么才能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呢,那就是:启发式提问。
1.
先来看看我们的思考模型。有位心理学家Bloom曾经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了分类,从低阶到高阶一共有6大分类,并提出孩子的思考能力发展都是从底层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然后逐步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由此可见,我们通常习惯问的“记住没有”、“对不对”等属于低阶的思考能力。一般来说,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到新的层面,这期间需要有“诱因”,也就是教育环境,而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老师或者家长是否有意识地针对这个层面的能力进行“启发式”提问,来鼓励孩子更好地发展掌握这个层面的思考能力。
2.
那么,什么是启发式提问?简单来说,“启发式提问”就是能够引起孩子主动思考的提问方式。我们先来看看实例:
喵小悠曾经和我说过有个同学说她坏话,而且是编造的谎言。我当时开解了她一番,大意就是清者自清,不必理会。但是,如果是现在,我会问她:
“你觉得她为什么会说你的坏话呢?”
孩子可能说出的答案:因为我的朋友比她多; 因为我们俩发生过矛盾; 因为她不喜欢我……
“你能做些什么改变这种情况呢?”
孩子可能说出的答案: 告诉其他同学真相;再也不理她了;去找她理论……
其实,不管孩子怎么回答,我们都不需要预设答案,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走,这样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无法培养一个有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
那么如何去启发式发问呢?《正面管教》一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方法:
(Fact——问事实)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Feeling——问感受)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Thinking——问想法)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Action——问行动)接下来,可以怎么做呢?
(Leaning——问收获)从这件事情中学到了什么?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下一次(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这样的句式,促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推理,对已知的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和比较。
3.
用启发式提问代替命令式语言,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到启发式提问,孩子的学习,每天的时间分配,管理,每天的衣服搭配,家务活配合等等。
举例来说:孩子到了睡觉时间还在看电视,妈妈想催促她赶紧结束,早点开始入睡前的程序。
命令式:快点关电视!否则我不给你讲故事了!(命令+威胁,非此即彼)
启发式:宝贝,你现在需要做些什么,才不会耽误听故事的时间呢?(启发思考+从孩子的立场出发)
当孩子想要自己把汤从厨房端到桌子上,妈妈担心孩子弄不好,但又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
命令式:别把汤弄洒了!(祈使句+不信任的语气)
启发式:怎么才能不让汤洒出来呢?(完整的句子+鼓励的语气)
兄弟俩打架,妈妈把两个人分开了。
命令式:不许打架!再打就把你们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强硬的约束+威胁的语气)
启发式:你们俩先冷静一下,然后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鼓励思考+中立的态度)
父母有事要商量,孩子偏要在旁边不停地说话,或者发出其他噪音。
命令式: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强硬的要求+不合理的预期)
启发式:爸爸妈妈有一些事情要商量,你自己干点什么免得无聊呢?(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相信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
启发式提问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启发式提问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感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
它给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你的想法是值得倾听的,你的解决办法是值得探讨的,你的独立思考是被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