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时代彻底来临,人们的学习不再需要完全拘泥于学堂之内。你想提高哪方面的技能,各大网络或APP几乎都会给我们提供相应的课程。我们的眼球被一篇篇的软文吸引着,于是报了一个又一个课程。
包括我自己,2019年一年,报名了英语、心理、亲子、读书、理财、瑜伽、时间管理、声音、高效学习、社交新零售等。当罗列出这些条目后,自己竟被吓到了,天呐!读书方面,自己也一直在持续跟进。云盘上也囤了不少货。
自己看上去很勤奋,很上进,想着应该收获特别大吧?但到了年终,似乎并不觉有太多改变,之前都学了什么?似乎都不太记得。像我一样的学习者应该不在少数,只是看着很努力。
秋叶大叔在《高效学习7堂课》绪论中提到了松鼠型学习者和蜜蜂型学习者。
松鼠型学习者:储存了大量“干货”,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放在哪儿。
蜜蜂型学习者:先从简单的,基础的东西开始,搭建框架,理清学习思路一点点去积累。
“学习时,你是松鼠还是蜜蜂?”
当我们每天学习了一节课程,听了一场讲座,看了一篇好文,一定要及时去复盘总结,之后去做,再进行反馈调整,进行闭环式学习。这样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才是有效有用的知识。要学会把把学到的知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没有总结与知行合一的学习就好比松鼠藏起了或扔掉了自己的松果。
另外,像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习,其实也是不可取的。在我们选取学习内容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是要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要像蜜蜂一样,从基础开始,去理清自己学习的思路,搭建自己的框架。让学习成为填充自己内在框架的过程,而不只是让自己觉得生活充实的过程。
正如秋叶大叔在本书中谈到他第一个论点:定位力。其中说道,排除思维:不是选择可能,而是选择放弃。
当一个人说,他有许多爱好,有许多梦想,想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乍看上去,嗯,此人很上进,有理想,真好。可是真的好吗?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知识爆炸时代,我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其实是我们应该慎重思考的。要有目的性的去选择学习内容。
想到日本作家本田直之的《少即是多》,其实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对我们的目标选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正如《道德经》中说:“少则多,多则惑”。
“人生的可能性很多,但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多。”我们应该先学会聚焦。学会做减法。学会去放弃一些暂时不适合自己的目标。
萌薇老师和张萌老师都提到:一年只修炼一样自己的硬本领。我想,正是减法思维,排除思维的最好体现。
听到一句特别美好的话,是这样说的:当你一心一意的去做一件事情时,你会发现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多么美好。
自己之前便是限于如此困境,一直在给自己做加法,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特别需要的不可割舍的,每一个不可割舍的“爱好”耗费了很多精力,让自己感到心累,最终还收效甚微。其实,我只是该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了,学会放弃,同时,学会聚焦。
聚焦什么呢?秋叶大叔告诉我们,“聚焦离钱最近的方向”,这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哪个方面自己有潜能?哪种潜能可以让自己更快赚到钱。”大叔的话真的很落地。
他告诉了我们如何做减法。给我们指了提高自己定位力的途径。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自己的目标,与之相关的爱好和学习内容保留,与之无关的内容暂时放下。去寻找一条最直接的路径。带着目标去学习提高自己。
听大叔的话,我觉得2020年,自己真的该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减法。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