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的疼痛感让我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用手左右揉搓了几个,试探性的左右扭动了几下颈椎,还好,还好,应该只是肩膀发炎吧!从温暖的被窝里伸出长长的手臂使劲左右摇晃着,只听肩膀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似乎骨头之间互相摩擦出火花来,几声脆响之后,疼痛感真的减轻不少。回头看看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了,哇,我不是调了每天早上八点的闹钟吗?头脑里闪现出迷迷糊糊伸手掐断一次次响起的铃声埋头酣睡的情景。
再次伸出双臂,必须起床了,不然肩膀长时间不能活动疼痛还会加剧的。翻身坐起,思考着接下来做什么,吃什么?
昨晚临睡前手机似乎响起过,拿起来仔细一瞧,是朋友再次邀约去泰国普吉游玩的信息,居然还发来了具体攻略。淡淡一笑,不想去,以前总觉得假期得约朋带友的出去吃各种美食,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挤一挤,拉着旅行箱招摇过市的打车去机场,过安检,上飞机,起飞时不忘发几张自拍,这才叫旅行。此时,却觉得真是幼稚,不是这些行为幼稚是当时内心的想法相当稚嫩,肤浅。
放下手机,收拾停当,再看看昨晚突发奇想搬好的书桌---只是把餐桌挪到了沙发前面,正对着电视,高度适中,既方便一边吃饭看电视,也方便一边喝着咖啡看书。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小就不安分和消停的自己,总会在生活中找到不一样的改变来丰富自己平淡的小日子。没有旁人参合的日子就由着自我性子分享,改变着也是一种无限的乐趣不是?
重新坐下来翻开《于丹的趣味人生》已是一个小时之后了,桌上多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音乐缓缓从小音响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我便安静认真的开始体味这位文字大师的语言魅力了。从字里行间的确能看出她的知识渊博,对古诗词的累积特别丰富。不时在书中勾画,在笔记本上摘录记录。
小火炉是在咖啡喝尽,手脚开始冰凉后打开的。温暖再次袭来时我换了另一本书《瓦尔登湖》。这书名早在一年级前和一位诗人朋友闲聊时就听说了,只是那时他谈及的是他自己住在瓦尔登湖边写诗的情景。湖畔似乎是有灵气的,能让他诗兴大发,泉涌的灵感被他一一记录。我特别好奇,真的那么美好?后来,一次次听演讲,听专家讲人生,讲教育,都无一例外地提及它,真是让我诧异得不足为奇了。于是,在我无数次光临太古里方所之后,终于寻找到了当时唯一一本被拆开书皮的它。如获至宝的自己紧紧地拽着它,抱着它,回家后迫不及待地翻阅开来。可是,满页的注解让我阅读热情一再减弱,序言看毕我就把它束之高阁了,一会儿沙发上放一放,一会儿床头上躺三天。毫无羞耻地朋友圈大晒自己看书的情致,朋友们回复此书的确是好书可以好好看看时,我已经将它放下。现在再次翻开它,几页还没有看完,我果断合上了它,轻轻将它放进书架。如几年前安心放好《爱弥儿》一样,此时看不懂,之后再来研究吧。几年后的一天我开始如痴如醉地看《爱弥儿》,看得昏天黑地,看得夜不能寐,硬是一口看完了它,直后悔没有卖回下册。那《瓦尔登湖》是不是也是要经历如此这般呢。
我重新挑选了几本书籍,《转》《少有别人走过的路》《相逢在更高处》……
《我也想被一个人长久地喜欢》简单的叙事文字,不像之前几本心理哲学方面的书籍那般深沉,那么字字充满教条,充满所谓的正能量,安抚内心的书籍对于内心强大的自己无用,感觉像多了几分无病呻吟的苍白 不看也罢。这本书里的故事多半是校园少女情怀的故事,虽说腻歪了些,不过都有过青春故事的我们来说,能让人产生一些怀旧情绪,嘲笑一下青涩的青春也是好玩的。
从于丹“琴棋书画诗”的高雅,意境的深远到辜好洁“少女情怀的纠结缠绵”,也是一种不一样的阅读历程,内心总是汲取了营养的,就连一日未进颗粒的肚子也不觉得饿,倒是一身神清气爽了不少。
此乃阅读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