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教义说法,人生有八苦,其中对于求而不得的苦,真实想象就知道。人生中从在校园学习,对知识的索求不得,感到无比的疼痛。在个人情感上,因为爱慕而不的感到疼痛。走进社会,对社会财富的索求不得,同时也感到痛苦。回顾生命中每一个生命体的境遇,求而不得的疼痛,不言而喻,每个人只要静下心来好好感想,那么一切并觉苦役人生毫无尽头。如果你真的质疑这份苦,有没有认真去思维过,还是只是听听人说人生苦,并也觉得人生苦,且苦在每一分每一秒,毫无违和。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仿佛我们就真正成为了不相信又不得不承认的命运之轮里去。
如果开始尝试思考,又要从哪里开始呢?说说读书的孩子吧!孩子读书不好,获取知识不得。首先是天资,其次是生活习惯,家庭关注。所为天资就是遗传基因对知识的萃取度,认识度。这个换成玄学说就是有些人可能在过往已经学过,如今不过是复习,正所谓过目不忘天生之。
生活习惯并是从孩子出生之后,他所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里的每一次被对待。可能现在有了科学,有了孩童心理学等等,研究关注度,注意力,思维能力,智力发展等等。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有认知只要孩子不闹事,都好。闹事很难不“教育”是批评也是责骂,是教也是育。那么孩子在还没有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模式来对待身边的人。也就是很多成年在回忆里,一直认为小学到大学这些做学生生涯的痛苦,孩子的可怕性。他们如果没有一个有良好习性的父母作为一个教育榜样,没有社会给予作为依托,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变的天方夜谭,但是社会又很难表现出只有好,没有坏的一面。双面性的制衡是我们社会具有稳定性的依托。所以,所有的家庭习惯都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某一种意识,感知,就突然变好了。
一个人活在社会生收到的作用力不只有自己的一个求的力量源,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力量来吸引,较衡。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求的能力不会因为有这些外力的阻碍和干扰就舍弃求之能力。所以会不断的借助外力和内里产生出更多的求来。
孩童如果能够单一性的求学习,不顾一切外力,只要学习好。那么这个孩童不管是在什么家庭中长大,都可以成才,起码成为知识的才人。往往很难,孩子的意志力,心力,眼界都受到原生家庭的收涉。知道孩童完成了自我心智的开发和成长,随着命轮的行进,一切变的按部就班起来,接着又将自我求而不得的习性归结为人生之苦。求而不得。
大部分我们的人生状态处于求,和得的想象欲望中。很少有求——发出欲望。为欲望专心致志的拼搏,努力践行。如果有或者心无杂念唯有得可以探究那么结果完全不一。
求不得之苦的另一个缘起在于所求和所做不相符合。
比如一个农夫想要变成富人。她为自己发财致富做了什么,摆地摊,挖地种田。然后他看见身边有摆摊的人开起了店铺挣了大钱,有人挖地买地,后来通过更多的买卖也挣到了钱,然后就说自己也干了这等大事,没有发财完全是因为命运弄人,身边有一个破财的人。这件事情是不是要按照农夫的视野来理解全然不一。农夫摆摊完全是为了生存需要,多余补贴家用,而开地只是村户上开的地,不种荒废了也就成了别人的地,多少开一点总是好的,也是一份微薄的收入。好像你去种地想着最好的收成也就是一年200斤粮食,而别人去种地想着怎么做我能够产出2000斤的粮食。结果你达成了最初的愿望,200斤,别人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2000斤。可是农夫非得变了心意说自己也有2000求出的欲望啊,为什么就是求不得啊!这也可以泛泛的理解为我们广义上的事后诸葛亮,或者马后炮。中国炒房热这件事,一定让很多人发家致富,也一定很多分根本就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好处。那么现在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一定会说早知道,早知道——目前居然没有一个人说,那个时候我没有钱,根本不会那样想。只是说早知道会这样涨价,就什么都不干,买房子,卖房子了,借钱也不怕。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早知道,上天能够遵循的不过是你的初心,而不是你那变化多常的变心。
这样或者那样的求不得很显然出在求和做之间的匹配上。当然没有人会这样说,说自己没有鸿鹄之志,所以不成功是应该的。只会说,我也不会差,为什么就成功呢?
人生真苦啊!就是让人求不得。如果你把人生比喻成现求,现得,那么是的。求不得。但是人生是有求,有做,有应的。如果求了,做了,没有获得这完全不符合因果定律啊!所谓的今天是昨天求,未来是今日的求应。
看着是佛法上的理意,但是落实在现实生活里完全都是真切的生活力量,整理于此,让每个自己都看清最初的自己,每个模样,而不是当下一刻的自己和未来一刻的自己完全不同,当下的心意和未来的心意又是一个样,然后去索求人生的苦役来。
守不住初心,唯有苦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