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隐门下・上医策・方数引
彭祖:只羡长生不羡仙
乾坤之间,在中国这片崇老的土地上,寿星辈出,而彭祖无疑是其中最为声名远扬且备受推崇的一位。
彭祖,原名篯铿,因封于彭城,故而又称彭铿,作为 “祝融八姓” 中彭姓的始祖,被尊称为 “彭祖”。其血统高贵,乃黄帝的第六代嫡孙,与尧、禹、舜有着紧密的家族辈分关联,可谓是身世显赫的 “皇亲国戚”。
在历史记载中,《史记・五帝本纪》虽未详述彭祖在帝尧和帝舜麾下所担任的职务,但从《楚辞》等文献中可寻得些许线索。屈原《天问》中的 “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 以及王逸的注解,揭示了彭祖以雉羹治愈尧帝厌食症的佳话,也正因这一功绩,彭祖受封于彭城,并成为了中国烹饪行业的祖师爷。这雉羹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具备令人 “寿考” 的神奇功效,此等贡献自然值得帝尧赐予封邑。
传说彭祖的寿命极为悠长,历经尧舜朝、夏朝,至殷商末年已达 767 岁(亦有 800 岁之说),却依然不见衰老之态。葛洪《神仙传》描绘他 “少好恬静,不恤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且 “性沈重,终不自言有道,亦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窈然无为”。殷王对其敬重有加,封其为大夫并频繁赏赐金银财宝,彭祖虽坦然接受却常称病不参与政事,还将财物散尽以抚恤贫困之人。殷王多次欲向彭祖讨教养生长寿的秘方,却屡屡碰壁。
尽管彭祖对殷王有所保留,但从现有文献中,我们仍可大致勾勒出其养生之法的全貌 —— 其精髓在于全面融合多种手段。在服食方面,除了闻名的雉羹,刘向《列仙传》提及他 “常食桂、芝”,《神仙传》也指出他 “服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充分体现了服食动植物和矿物在其养生术中的重要地位。在导引、行气方面,《庄子・刻意》记载 “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列仙传》和《神仙传》也进一步证实了彭祖善于此道,详细描述了他闭气内息、摩搦身体、舐唇咽唾等具体的行气导引之法,以及通过这些方法达到身体调和的效果。在房中方面,葛洪《抱朴子・释滞》将彭祖列为重要的房中流派之一,《彭祖经》中的言论则清晰地表明了彭祖对房中术的重视,认为男女阴阳交会之道如同天地相生,得之可避免夭折,实现长寿。
后来殷王派遣采女向彭祖求 “延年益寿之法”,彭祖鉴于采女的诚恳态度,将养生之法倾囊相授,尤其着重传授了房中之道,强调君王应多御少女且莫数泻精,以达养生之效。采女如实回禀殷王,殷王依言践行,收获显著成效。然而,殷王却因此心生恶念,企图独占此术,先是严禁国人修习,后又全国通缉彭祖。彭祖得知后悄然遁走,自此行踪难觅,有人称在流沙国以西见过他,似是远走异国避难。殷王后来因宠幸郑女,荒废养生之道,最终 “失道而殂”。而彭祖则继续云游四方,其行踪飘忽不定。后来黄山君自称曾随彭祖修行,并撰写了《彭祖经》,但真伪难辨。
彭祖的养生之道,蕴含着古代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服食、导引行气还是房中术,都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奥秘的不懈探索和追求长寿的执着信念。其经历也充满传奇色彩,成为了后世养生文化和方数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探索空间。
吾辈承易隐之门庭,研习上医之策,谨遵 “彼道太极・己道旋极” 之要旨。于彼道太极之广袤天地,明彭祖养生法于古代方数、养生文化传承之独特价值,察其与古人生命观念、长寿追求之渊源;于己道旋极之精勤修行,体悟古人于养生智慧探寻之智,汲取其中文化精魂,融于现世之学与思。
愿吾辈潜心钻研,传承其精华,为世人文化传承、精神启迪,倾尽全力,不负先圣遗泽,担当时代重任,成就易道弘扬之大业,此乃吾辈矢志不渝之追求也。且当以敬畏之心,探彭祖养生之奥,扬其善者,使方数文化之光,烛照后人对古代养生文化认知之路,为华夏文明添砖加瓦,此吾辈之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