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性应如何在生活中修心
第三节 女子大学
女子大学是培养杰出女性的学校,也是为女性提供进阶的台阶,方便女性建立人脉关系,为以后进入社会的各圈层打下基础。圈层对推动整体社会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圈层划分不同的人群,归类、活跃于各层生活圈。
女子大学有助于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女性。如果不设立女子大学,那么基层的女性可能会失去接受专业教育的机会。女性为何更需要专业的教育呢?要培养女性的领导力以及女性的风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逐步积累,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优秀的女性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在细微的行为举止、礼貌礼仪上更要表露出知性的一面。女子大学的成立即是这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女子大学的招生范围可以非常广阔,无论是基层、偏远贫穷地区,还是都市高阶白领,或是顶层政治文化圈的家庭中都可招到收学生。
古人说“有教无类”,正如我们的灵魂都如初造般平等和光洁,所有的女性也是同样平等。如当初佛陀传法时,破除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局限,而女子大学的招生范围也应如此。
在全球范围内广招,关键在于如何教育,以及师资来源。非常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地球上已有不少杰出的女性活跃于各个领域,在政治、文化、经济、医学等领域中,我们都能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当今的社会更需要培养出大批有能力的杰出女性。
一所理想的女子大学,应具备女性能量所赋予的重点元素——慈爱。女性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的心。把慈爱放在教育的首位,把知识放于辅助的位置。知识是为了慈爱而具备的技能。
女子大学的愿景乃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创建。我们都知道“幸福之门”的含义——幸福之门,它不局限于事业成功的定义;幸福之门的广开,乃在于人类的和平、共生、平等、交流和互助。
树立了幸福之门的深广意义,再来看它对地球未来的影响力。广开幸福之门,将会有力地扭转当今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霸权主义和人权的不平等,将会强有力地改善当今世界的资源流向,把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效地流向需要扶助的地区,流向贫穷的国家。
最美的定义乃是“亲善大使”,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元首的第一夫人,或是知名女性总是会以“亲善大使”的形象出现,这是相当正确的行为规范。女性应当以慈爱的形象彰显于地球的面貌中,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德、智、体、美的女性加入慈善的行列。
除了重视心性的培养,女子大学还要树立起女性独立、平等的学习自主权。知识的积累需要付出汗水,成果并非一蹴而就。顶尖的成绩都来源于长期默默无闻地耕耘,这很符合女性的品质。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女性能量一直在长期地默默耕耘付出。我们更要将耕耘的力量发挥在各个圈层文化中。
女性具备平等的观念,各圈层都是平等的。在宇宙的实相中,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强弱之分,没有金字塔的顶端和底层之分,都是手足情谊。
女性能量的运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平等、和平的合作——尤其体现在团队精神中——我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团队中共同前行的一份子;我既可以冒尖,也可以平庸。
正如女子大学的内部运作,它需要积极的带动人,并在国际上能够有发言权的、有影响力的、强有力的女性代言人,也需要有广大的教职员工,无分你我地服务在教育的各个岗位中。所有女性同学更要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共同配合,交流碰撞,撞出火花,撞出对未知领域的前行动力。
知识的学习必是无止境的,技能的把握需要女性付出学习的辛勤汗水,方能熟练运用。作为技能方面的座右铭,请记住这句话:“我能行!”
主动学习之外,还要注重兴趣爱好。对生活的热情来自于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就是兴趣,学习也是爱好。”学习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青睐于孩童式的热情。
女子学校可以涉猎的广大兴趣爱好范围,不局限于骑术、射箭、各种球类运动,还包括动物研究、昆虫分类、地质考察、考古、游学等,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道德经》的普及;乡村支教、白内障捐助、扶贫计划、养老计划、社区留守儿童关爱等社会问题的新设计……从种种方面来圆满塑造完善的人格。
在行为礼仪方面,包括就餐、聚会、演讲等各方面的活动,都设为女子学校的基础规划。
此外,创建平行机制:学生与教师平等,教师与校长平等。建立有效的教务沟通机制:任何学生和员工都可以无缝衔接,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并不断改善,一同前行。
这是一所非常开放的女子大学,我希望这所理想的女子大学能够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能够培养出新型女性学子,以独立、创新、慈悲的新人类面貌积极地为整个地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