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在学校要少生气……”
昨天,已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末了,他对我说了这句话。
学生的惦念和好意,我自然感谢,笑着应下,心里却轻轻叹了口气——做老师的,哪能真的不生气呢?
今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备完课回教室坐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投入,后窗户处的男生小王睡得香甜。
我拍了拍他,好啊!依旧沉醉梦乡!看来是睡沉了!
我略加力度,终于叫醒了他。为不影响课堂,我小声我命令他站起来醒神,他缓了一会儿,摇摇晃晃站了起来。我顺势收了他的镜子,便向前门走去。
“咣当——”一声从身后传来,原来是他猛关窗户,向我挑衅,与我较劲!
那一刻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我转身把窗户重新推开,压着声音说:“我尊重你,你也得懂得尊重老师。”最后警告他:“再关一个试试!”
他迫于压力没再关窗,却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当时我气得浑身发抖,自从接班,我认为自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从未恶语相向,包括小王,却还是被学生将了一军。
我气得把他的小镜子摔得稀碎!
我好想把他拉出教室,狠狠训他一顿!
我好想杀鸡儆猴,让全班都别下课,都听我发泄,听我如何治服他。
但理智告诉我,缓一缓。
我正常讲完了一张活页,带完了课间操。
我在班门口等他。巧了,今天是带班非常有经验、有方法的巴老师上延时。看见这个小王走来,我便叫住他,问道:“开会开到现在?”(小王是校学生会的成员)他依旧拽着脖子,语气不佳得说道:“算分了!”
我连个“老师”的称呼,都没能混上。
巴老师一眼认出了他,夸是个很不错的学生干部。
许是听到了对自己的肯定,他瞬间柔和了许多,巴老师为我俩撬开了良好的切入口。
我和他心平气和聊了许多,聊到他与妈妈经常这般唇枪舌战,聊到开学前他和我一起蹲着擦满是干硬坚固胶状物的墙这件事,聊到男子汉应该如何对待女性,包括母亲、姐妹、女教师、女同学等等,聊到我为什么没有当场让他下不来台,聊到如何在剑拔弩张时缓和矛盾,聊到人应该如何从错误中成长,聊到目标……他的眼泪一直流。
我愿意用我成年人的胸怀去包容他的不当行为,但绝不姑息纵容他的错误态度。见他端正了态度,这件事便要告一段落。
三天了,我第一次见他认认真真写作业……
一抹暖意又涌上心头,我迈着强劲有力的脚步回家去……
这件事,我摔镜子的做法需要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但我没有当场揭竿而起,是进步之处。
类似事件,在初中,常有发生。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打心底认为: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在事态失控之时,教师要做那个把控节奏之人,要力挽狂澜,要能化干戈为玉帛,要力争让每一个矛盾转变成进一步加深师生间信任关系的契机,要努力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
因为当我们把学生逼到至暗角落时,也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再回到开头学生的祝福,若想不生气,完全可以不理会正在睡觉的小王、小李、小张。
但他们需要教师的关心,也需要老师的批评。
只要他们还需要,老师就没法冷眼旁观,就要去关心、去批评,去跟着他们的欢喜而笑,也跟着他们的糊涂而急。
每个学生背后,都是几代人攒着的热望。这样的重量,值得我们掏出真心去对待,既愿意为他们的进步红着眼笑,也难免为他们的执拗皱着眉急。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做老师的,大概就是在这份“又爱又气”里,把心磨得柔软又滚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