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联展到5月份,艺术纪录片仍然在放映中,这周末,和心儿来探访的是莫奈。
影片进入的很缓慢,以致于开始我有一些困惑,为什么要一个女人来解说,随着剧情的推进,才发现,随着一个他者的眼光,去看另一个他者,就好比一位导游带着游客去看名胜古迹,比自己观看更能理解不为人知的情节。而且,艾莉莎的解说,让我感受到她对莫奈的深情,我不了解她,但我能感受到她也是热爱着莫奈的。
但,她的解说,导演的创造,都是他人的解读,我还需要自己去其他地方探寻,而不是仅从这一个影片的角度来看他。
为了追逐水波与光影,莫奈从来都是临塞纳河而居,最后选择了吉维尼小镇,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光影实验室——莫奈花园。为了凑足实验客体,花了10年时间,引河水入园,造湖种睡莲。
心儿说,妈妈我们能去吗?
我回答,一定会有机会的,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如此说来,这部影片是成功的,因为它引发了我们的探索欲望,也让我碰触到了一个伟大的人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活着的人。
他做着他热爱的事情,激情和奉献都给了水光。水光让他备受折磨,和邻居关系不好、经常被天气困扰、看到妻子重病脸上的光影而自责……水光也让他快乐(我猜),他会为了更近水光而在船头作画,忘我到一头载入水中,他用绘画治愈自己的丧妻丧子之痛……
我时常想,一个人是怎么找到自己热爱的,并且奋不顾身的投入其中?莫奈从拿起画笔,到致力于画睡莲、水波和光影,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物理和心理的探索?
片中有很多旁白打动我,可惜我记忆力没有办法复述,好在今天一早搜索,发现网络上是有资源的,重看,逐字记载,就像再次好好咂摸一下。
从莫奈导览出来,被“植物、光影、水波,一生的奉献和激情,在一个主题上展开”所感动,心儿问“我能追星吗?”当然能!要追就追恒星,不追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