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第十八章读后感

      “驯服直觉预测”是本章节作者主要讲述的概念,对于预测这一现象的发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比如你预测对恋人的表白可能会遭拒绝,预测老师对你的评价是不错的,再比如你预测今天中午家里都做了哪些好吃的。反正如若让我们来举例说明的话,那么预测可以称的上是围绕在我们周围,几乎无处不在。

      对于“预测”作者把它分成了以下几种,一种是精准预测,比如工程师对于某个项目进行的精准计算,它需要各种数据叠加在一起才能做出判断。也有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直觉性预测,它往往是系统1和直觉在一起共同参与的过程。比如当内科医生对病人诊断,消防员对于现场火情的判断,象棋高手在看了一眼棋盘后就知道哪方更容易获胜。对于这些大都是由于他们经过反复的训练获得了经验,因此可以快速地通过熟悉来做出判断。也有另外一种情景,是由于我们受到了启发,而产生了主观性的印象,因此做出了自信判断,即便它可能会出现失误。最后还需要说的是,特别在一些专业领域中,有许多预测发生在分析和直觉的参与下。

      在作者的举例中,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信息:“丽丽是一名大4的学生,她在4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地进行朗读,现在请你预测丽丽幼年时的阅读能力是多少?丽丽现在的学习成绩怎样?”对于这条信息,大多数受试者在做出自己的预测时,往往都受到了启发性的影响,并且在脑海里快速找到了因果关系。因为丽丽可以在4岁时就能够快速阅读,因此她的学习成绩也会很好,人们因此在对于以上两种预测判断都发生了偏见,并且在给出判断时都做出了一致性地判断。即丽丽的能力从小就很强,她现在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讲到的另外一个例子,刚入大学的小明在学校里被老师评价为“聪明、自信、笃学、勤奋、好学”,那么现在请你预测出小明在班级里的成绩排名如何?新生的优异成绩在学校中的占比如何?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受试者同样在他们看过信息后,产生了预测偏见。他们因看到关于小明的评价里都是积极且正面的信息,因此在大脑里自动组建了一个因果关系的故事,预测出小明的成绩很可能在班级里排名前15%,并且对于两个问题的回答,具备相同性。

      生活中,当我们开始预测问题的发生频率和结果时,往往会因为受到的启发而产生了一些偏见。对于这些实验的证明,他们都在表明我们的直觉预测往往会出现许多的漏洞,而我们可能并不自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掉这种可能出现的错误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可以降低我们的错误频率。用简单通俗一点的话说,那就当我们在预测一件事情时,首先找出它的平均概率,然后再我们预测出带有偏见的概率后,对照一些它的平均概念(把数值向平均值靠拢一些),那么再给出最终的预测判断。这样一来我们在参加平均值的基础上,就可以大大减少我们可能做出的偏见判断。

      比如作者最后举出的一个例子,在面试时你更应该选择哪一位?一,金是一位非常健谈的人,并且在整个面试过程中与大家聊得非常投机,他的幽默和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吸引了面试官,但他并没有科研成果,金对此不以为然,并当场表示这并不重要,因为他相信自己未来可以做出优异的成绩。二,王是一个话题并不多的人,但通过资料看到他在大学期间参加了科研小组,并且有许多科研成果。

        我想对于以上两位面试人地选择,对于我个人而言,金的印象让我感到更加深刻。并且如果再没有读过这篇文章前,我想大概率就会选择金来作为预测。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在做出对比的时候要回归平均值,或许金在面试时发挥超常也不一定,我们更应该看到王在过去做出过的许多科研成果,那么这样来看的话,王似乎是更加不错地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