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被别人拉进社交的黑名单,请保持适当的距离,保守适当的分寸,不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情感,即便这不同的生活总会被形形色色的圈子串联,但无论是谁,也没有权利去指摘别人的生活。
在《齐物论》中,庄子这样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
在论是非之前,人的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对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见解千万,意见纷纭,思想迥异,莫衷一是。如此,又何必非要求同,又何必非要强求别人以我们的对错为标准?
人生是自己的,思维是独立的,谁也没有权利用自己的编辑器去设定别人的生活,固定别人的想法,因为,那本就是一种冒犯。
年关将近,爆竹声中一岁将除,刚刚从上海回到老家的尤丽丽却正一脸尴尬地坐在沙发上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审问"。
"丽丽,今年多大了?"
"28"。
"有男朋友了吗?"
"还没有。"
"哎呀,这可不行啊,都28了,还在外面瞎折腾什么,女人啊,结婚生孩子才是正经,其他的都是虚的。等你大了,被挑剩下了,就丢脸丢大发了。"三姑苦口婆心。
尤丽丽皱着眉,不知道该反驳呢,还是不该反驳。
好在,话题被五舅转移了。
"丽丽,听说你又换工作了?"
"是啊,外资企业规矩太多,我懒散惯了,受不了,跳槽了。现在自己运营公众号,顺便给杂志社撰稿。"
"哎,你这傻孩子,这不是不务正业嘛。指着那点儿稿费,喝西北风都不够。要我说,你就该回家来,考个公务员,铁饭碗,工作清闲,待遇好,离家近,收入还稳定,不比你在外面漂着强?"五舅语重心长。
瞬间,尤丽丽觉得自己要炸了。
不问兴趣、不问具体、不问性格、不问环境、不问其他,只凭着自己的经验、好恶、观念就为人,为事定性、赋值,早就成了许多人的习惯,美其名曰为你好,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强迫性质的观点附加,是一种不顾他人感受,想法的情感、道德、情绪绑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彼此尊重,彼此体谅,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才是最长久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