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醒来,非常好的时间,慢慢起床,收拾好身体与穿戴,出门时六点五分,天是阴阴的,有一两滴小雨,真是最好的跑步气候。
可能就是因为这一两滴雨,运动的地方竟然空无一人,当然平常运动最多的是老人和广场舞大妈们,年轻人甚至中年人都不多,我还是中年人吧。
两年前开始加入007写作群,受到战友们的鼓励,把放下几年的跑步又恢复了:定计划,下跑步软件,买装备,比速度,比距离,比次数,晒图……,那段时间每天都跑,开始是晚上的夜跑,后来调整到晨跑,从3公里开始慢慢增加到6公里,最多一次周日跑了11公里,越跑越有兴趣,无论几点睡,都是五六点醒,即使下小雨也跑,似乎一天最重要的就是晨跑,总是惦记着明天早晨的天气和温度,有点上瘾了。
上瘾之后,每天都看跑步的公号,看介绍跑步的抖音,越来越发现跑步是门学问,以前跑了那么多年,都是乱跑、瞎跑,只凭本能跑步,原来自己是个跑步菜鸟,大白,跑步的基本知识都不懂,原来跑步的学问如此深奥,每个环节和阶段都是数据和方法。
周日看了新浪微博副总裁体育栏目老总魏江雷的新书«跑步时,我拥有全世界»,他作为与我同高,肯定不是同龄(查了半天也没查到)的业余跑者,书中用他对跑步体会,让我对跑步有了更新和更加全面的认识,必须按着书中的要求一步步地做下去:
1.体重要降到75公斤的理想数据(身高为176cm的人);
2.控制饮食,少吃面和碳水化合物,以蔬菜蛋白质为主;(这对中国人真的很难)
3.每周跑步三次,每次5-7公里;
4.心率最高不能超过150,最好是在130以下;
5.增肌训练,下蹲,俯卧撑,卧推;
6.补钙,善存,GNR,提高免疫力;
7.装备,跑鞋,跑姿,呼吸;
训练跑步时,减重和心率控制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难的,只有把体重降下来了,才能把心率降下来,才能提高速度。
另外跑姿的有意识训练也是长期的,挺胸、摆胯(用身体重心的移动带动胯部的运动,而不是脚步的发力带动腿部运动的)、脚掌或脚跟落地(脚底着地点与身体重心的连线与地面垂直),跑步双脚内侧在一条直线上,等等。
一个最重要的事实,也是让我大吃一惊的,其他有关跑步文章中很少提及的:跑步是降低免疫力的,跑步使得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的。
以前我隐隐约约有过这样的感觉,但都说跑步是有利于健康的,是减肥的,是治多种慢性病的,跑步是增强了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不注意休息或跑法不当是对身体的伤害,现在知道的是免疫力下降,微量元素流失,膝盖关节半月板的损坏,以及让心脏承受不了的超负荷。
结合这本书的理论,我也给自己的晨跑定下几条不跑的原则:
1.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累,不愿意跑;
2.睡眠不足六个小时;
3.前一天晚上有应酬饭局喝白酒超过二两;
4.与前一次的跑步要相隔两天以上;
另外在跑步中,告诫自己不要在意速度,带上手表观察自己的心率,一旦超过150就减速,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超过150心率的跑步是对身体的伤害,要想提速,只有减肥减重这一条路,否则只能慢跑或者快走。
书中特别强调了跑步前的热身和跑后的拉伸,这两个环节是初跑者最容易省事和忽略的,但又是最容易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是既定环节,不可或缺。
还有一个难以做到的就是健康跑步食谱,作者说自己几乎不吃米和面,他说搜狐的CEO张朝阳也是这样。不吃主食,这对我们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是个巨大挑战,不吃米面食品,意味着只吃蔬菜水果肉类,可能从卡路里上,热量和营养是完全可以轻易满足的,口味和观念以及果腹感上难以接受,我只能试着尝试,无法立刻做到。
米和面这类粮食相比蔬菜和肉类,价格便宜的多,不吃米面只吃蔬菜水果肉类,这在以前的中国大多数人是办不到的,没有那个经济实力,现在也不是任何家庭都可以办到,不过现在即使有这个经济实力,嘴巴和胃却不习惯,适应不了每天每餐不吃米面,像本书作者和搜狐CEO张朝阳(也是跑者)都是在美国呆了多年的,口味和胃基本适应了西餐。
在众多的所谓科学食谱,例如地中海食谱,每天10个拳头食谱,大都是排斥米、面、油的,真的要全面接受,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个是时间条件,至少要经过一代人的适应。
已经是第四次在作业中谈跑步了,这个从小就经常做的运动和活动,随着近两年的学习和体会,每一次谈到它,都有不同的感受,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事都有常人看不见的要领,都有不同深度的细节要求,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简单的,你对它的要求越高,它就就越复杂,也就越精确。
晨跑,仅仅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却需要从饮食到睡眠的整个方式的变化,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