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想以前的自己,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只知道那时候的自己很傻,很单纯,很较真,也很迷茫。真的很迷茫,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与追求。
总是想做些什么,不想荒废了这么好的时间。可结果总不尽人意,有些东西是注定的,有些事是很难逆转的。最让人沮丧的是,不是没努力。有努力但这个努力的效率太低。
记得最令我沮丧的就是我高中一次期末考,考前一个月每天勤奋复习,白天练晚上加班,最后考试下来还不如考前几天才复习的同学。那段时间感觉是自己的智商出了问题。
现在的我真想踹单初的那个我,你是猪吗?你真的很勤奋,勤奋到自己都快感动哭了,父母都快看不下去了。可是你这些勤奋不就是低质量勤奋者的通病。
是,你忙碌了半天,把自己都感动哭了,这样低质量的勤奋除了给自己制造自己很勤奋的幻觉,或考试没考好,被人问你为什么没考好啊?你可以很理直气壮的说我努力了,不怪我。
这让我想到一则职场上有关驴拉磨的小故事:
上级领导老虎下山视察,看到其他动物都在玩,而只有驴在拉磨。老虎顿时赞不绝口地说:“有这样勤奋的员工,是我们动物王国的幸事!”
领导秘书狐狸对老虎说:“老板,驴很勤奋没错,但是,磨上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还在拉磨,这不是制造假象吗?”
老虎一看,果真如此,不禁摇头叹息。
这则故事里的驴和以前那个忙碌半天没什么成效的我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的我确实很勤奋,也每天做题,可是我做的这些题要么简单要么没融会贯通。我懂得了答案,懂得了步骤。下次换了一个题目,我就一脸懵圈了。效率低,没进步,导致我的这些勤奋的付出是无用功。
一万小时定律不成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果这一万小时是低效率勤奋者完成的,结果就是他依然还是小白永远成不了专家。因为他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即使有进步这个数值也是很低。
要想成为高效率勤奋者,推荐先认认真真吃透《刻意练习》这本书。不要觉得深入阅读很浪费时间。我另可一学期吃透一本书,也不想每天看一本书,一个月看几十本。最后别人问我,我学到了什么,我什么也没记住。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希望,大家在碎片化阅读的同时,不要忘了去深入阅读的原因之一。快餐式的阅读,很快捷很方便。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很廉价。
与大家共勉,摆脱低质量勤奋者的头衔,成为高品质勤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