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去英姐那里,她家在杨浦,和她碰面聚了下。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英姐,听她分享自己的故事,甚至看她如何做事情,自己也跟着长见识。
只有见了足够多的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才会充分被打开。这是最基础的让自己逐渐接近世界真相的方式,也是“学思践悟”的基本动作。
更为重要的还是后面的“践”和“悟”,唯有真正做过、经历过,悟到过,很多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否则更多的就是听别人的故事,见证别人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改变影响有限。
践和悟是个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
有很多人可能做着做着就失去了耐心,或者说失去了新鲜感,转而被其他更有趣的事情吸引去了,而没有在既有的方向上持续积累沉淀,也自然不会看到相应的结果。这样的人有很多,我自己就见到过很多,很正常,世界终究是普通人占大多数,我们都是普通人。
昨天和肖行对“发大愿,做小事,不停步”这几个字稍稍做了些探讨。一开始我觉得“做小事”还不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狠一些,需要大手笔、大格局的做些事情,甚至还要有些破釜沉舟的气概,这样才能更快地实现“大愿”。
和肖行交流后,自己也在思考,最后也想通了。
其实这里说的“做小事”,并不是简单的做做小事,打发下时间,而是要把小事做到极致。就算是我前面说的要大手笔、大格局的做些事情,具象化的话也是做一件一件的小事,只是要把这些小事做到极致。这里的“极致”不是口头上说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比如充分考虑到每个细节、真的花了极致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等等,当这些小事做得无可挑剔,持续下去,不停步的话,“大愿”自然也会达成,时间早晚而已。
这些看起来很简单,但为什么很多人没法把简单的小事做好呢?
主要有几点原因。
一是很多人都想做“大事”,看不起这些小事,觉得唯有做大事才不辜负自己来这世间一趟。但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大事,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小事、小细节如果不注意,大事是不可能成的。
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把“小事”太当回事,就真的以为是小事,并不觉得这些小事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目标。这部分人没有形成生态思维,他们眼里只有小事,背后没有“大愿”做支撑,最后也只能做些小事。
另外还有部分人,是阅历不够,人生体验深度不够,仍然受很多原生的、固有的、传统的想法左右,没法突破它们。虽然也认可“发大愿,做小事,不停步”这个理念,但终究没法突破自己的内心,甚至并不自知会有这样的问题。稍稍遇到些困难,面临他人的不理解、指责,就会陷入纠结,内耗,自我怀疑,然后直接退缩。这样的人虽然很多道理也都懂,但就是不能很好的执行,容易放弃,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修心不够,自己内心的蓝图不够丰盛富足,对世界的认识不够深刻,进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自己有重重限制,不够坚定。
想打破这个局面,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灵性、悟性,靠自己对自己狠一些等等。当哪一天,自己的阅历足够了,真正痛过,很多桎梏自然就会被打破。
所有这些总结下来就是,修行自身。
全方位的修炼自己,好好爱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警醒,敬畏和感恩,而且这些都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而不是只是口头说说。
关键就是行动,持续的行动,在行动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说说都很简单,但能持续这样去做的人,实在太少。
一个对自己认识、对世界认识足够深刻的人,他对自己的目标会足够坚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被外界的任何人和事所干扰,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能阻止他,打倒他。
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