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正在举行一场班干部竞选演讲。只见同学们一个个充满自信地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竞选宣言。坐在台下的黄子轩,心一直怦怦直跳。他很想去竞选班长,为同学们服务,也锻炼自己。可惜他始终无法有勇气上台,他担心竞选失败后遭到同学们的嘲笑。
就这样,黄子轩怀着纠结的心情,度过了最难熬的一节课。下课铃响时,黄子轩更感觉到无比的难受,因为班干部的名单都已经确定了,这个学期他与班干部无缘了。
沮丧的黄子轩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先是抱了抱他,然后赞扬了他想为同学服务的心情。同时,妈妈也告诉他,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要勇敢站起来,去试一试。妈妈说:“勇敢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你如果始终无法迈出第一步,那就会像今天一样,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
黄子轩妈妈的话,说出了勇敢的意义。确实如此,一个人有勇气做事和用智慧做事,都一样重要。如果总是畏首畏尾,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那么再大的能力也会被埋没。
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帮助他们走出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1.注重父母的榜样力量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把勇敢的一面展示给孩子。比如在单位上毛遂自荐承担了一个新任务,代表单位去参加比赛,甚至勇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事迹,家长都可以分享给孩子听。
也可以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比如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跟新同学主动打招呼、帮助老师收发作业、上台演讲等等,同时告诉孩子,自己当时的心情也有些害怕,也会担心,但通过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加油,最后战胜了恐惧,获得了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后当孩子碰到同样的场景时,想起父母说过的话,孩子往往就能鼓起勇气,挑战自己。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有的时候表现出害羞、懦弱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自信心不足。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在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展现。当孩子成功的次数多了,自信心也会随着增强。
当孩子的尝试失败时,家长不要打击孩子,而是要多多鼓励。让孩子不要畏惧失败。也可以跟他讲名人失败的例子,比如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也是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才获得成功。
3.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当一个人要做的事情超出了他熟悉的范围时,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也是人之常情。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接触更多的陌生人,尝试了解一些陌生的事物,当他们渐渐熟悉了,也就不会害怕了。
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他们恐惧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
4.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孩子,往往也是一个没有胆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出生在被父母溺爱的家庭。由于父母万事包办代替,没有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自然也就没有勇气去尝试。
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孩子的独立性越强,他才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迎接挑战和困难。
培养孩子的勇气,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当孩子还是害怕时,家长不要生硬地把孩子推出去,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成长。相信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勇气、有胆量、有魄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