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粗略的把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唐吉诃德》读完了。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无疑对我们理解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塞万提斯命途多舛,一生坎坷,曾做过士兵、军需官、税吏,度过了多年俘虏生活,又数度被陷害入狱。据说,甚至连《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也始作于狱中。作者最后竟落得个坟茔不知下落的下场,更是让人感到了一种凄风苦雨。至此,我想到了《史记》作者司马迁,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也是于狱中创作,成“史家之绝唱”。
海涅评价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回归正题,读了作者的背景,我带着疑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早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常听别人说起唐吉诃德是一个“‘拿着长矛与风车战斗的疯子。’,‘把羊群当军队的异人……’”那时候他的行为便颠覆了我的认知。“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疯了?最后他怎么样了?”
其实读书是要有思考的,不然到最后你或许并没有太大的收获。
“他沉湎于书,每天晚上通宵达旦,白天也读得天昏地暗。这样,睡得少,读得多,终于理智殆尽,精神失常,满脑袋都是书上虚构的那些东西,都是想入非非的魔法、打斗、战争、挑战、负伤、献殷勤、爱情、暴风雨和难以置信的胡言乱语。他确信他在书上读到的所有那些虚构杜撰都是真的。对他来说,世界上只有那些故事才是真事。”这是作者对唐吉诃德为什么会沉浸幻想之中的解释。那时候挺震撼。“这得是对骑士道精神多么的崇拜才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啊!”后来,我又去百度了一下骑士道以及骑士道精神。
骑士道:(1)守护主君义务(2)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3)这些都是当时的身份象征。骑士精神:它将永不折断主要表现在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崇尚精神理想和尊重妇女。
其实我对这种骑士道精神是没有归属感的,或许是没有处于那种崇尚骑士道的时代吧。自然也就不会像唐吉诃德一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书中两个情节让我深有感触。
在14章《已故牧人的绝望诗篇和其他意料之外的时》
作者借马塞拉这个人物解释了什么是爱恋与被爱恋的关系。
并不是说你爱上了一个人,可是对方并不爱你,你为情而死,对你来说或许结局并不太坏,可你的亲人却在哭泣,世人对方是一个狠毒,冷血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听说,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的,而且应该是自觉自愿的。既然如此,我也认为这样,你们怎么能要求我,因为你们说爱我,我就得违心地爱你们呢?如果不是这样,你们说,假如我生来很丑,却抱怨你们不爱我,这合理吗?你们再想想,我的美貌并不是我挑选的,而是上帝赐予我的,我并没有要求或选择这种美貌。这就好比毒蛇有毒不能怪它一样,这是它的天性,因此能毒死人。我也不该因为漂亮就受到谴责。一个正派女人的美貌好比一束独立的火焰或者一把利剑,如果不靠近它,它既不会烧人,也不会伤人。名誉和品行是灵魂的装饰品,没有它们,再漂亮的身体也不算美。贞法既然是美化人身体和灵魂的一种道德,那么,为什么因为漂亮而被爱的人就得迎合某些人去失掉贞法呢?而那些人仅仅因为自己愿意就要千方百计地企图占有她?”(原文)
这或许是对爱与被爱最好的解释了吧!
最后一章,唐吉诃德于寿终正寝之前幡然悔悟,这倒是让我挺意外,见惯了唐吉诃德的怪诞,忽然之间,他以一种极为理智,冷静的言语写下了遗嘱。是那么的冷静,没有丝毫慌乱。读到这里,我知道,我该下站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舍,就好像一位老朋友离开我一样。
在这个时代,物欲横流,资本至上,能守住内心明台的人,反倒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为此付诸行动之人更是极少。或许是我们长大了,家庭,人生,事业,接踵而至。我们倒是更像桑丘·潘沙一样,属于现实型.他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利益,即使冒傻气时也不例外。朱光潜先生在评价桑丘·潘沙这人物时说:“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可是,我想,你们也不甘心吧,当初的梦想难道说算就算了?真的没有余地了吗?其实大可不必,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唐吉诃德的存在,守住自己内心的明台,不让自己迷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