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聊一聊吧。
8月25号开始,学校请到了几位专家给我们做报告,主要的内容是对于2020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说实话,作为忙碌着的一线老师,很多时候是难以有时间或者说难以有意识去认真的读一读课标的,有的时候,即便是读了,也不真正理解一些新名词,更不用提把课程标准落地了。
我认为,学校这次安排的学习对我们每个来说都是及时雨,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领会。
张伟忠老师,就《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做了报告,随着张伟忠老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再读完一遍新课标。感觉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对以往教学的一个提升和总结,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陈毅中学的语文教学基本上也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探索和实践着,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新”,但仔细读来,我们只是在懵懵懂懂的,碎片化的摸索,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还相差甚远。所以新课标仍然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因为它的权威性让我们坚定了语文教学的信心,它的系统性解答了我们很多的困惑,它用学习群的说法把语文各个学段在识字,阅读,表达方面的连贯性,层次性,发展性做了界定,它的传承性,让我们能够明白语文的根在哪里,它的时代性,开阔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而且通过学习,我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文化自信,还是语言运用,还是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应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自然,时代,社会等等相连,而且应该从娃娃抓起。素养是需要慢慢渗透的,不是速成的,也不是靠做题讲解就能达成的,体验,熏陶,影响,滋养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的方式吧。语文学不好,孩子的发展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大家都可以认真读一读语文课标。一定受益匪浅。
张老师还提到了大概念和大单元教学,这是我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习惯的突破,思维方式转变。“大”的是什么?“小”的是什么?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大的是思维,是方向,是格局。小的是细节,是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实践中需要用心的细化。无论什么方式,都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促进高效率学习。
徐洁教授是顶级专家,她的研究专业性极强,她就基于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做了报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徐老师侃侃而谈,我认真倾听,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做到和徐老师的讲解同频共鸣,虽然有些学术理论和术语我依旧很懵懂,但这场报告也让我获益匪浅,感慨良多。让我对大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大概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大变革。
徐老师在报告最后用十分钟的时间给我们讲述了“假如我是校长……”的故事,故事中那个童言无忌的可爱的孩子对占课老师的咬牙切齿让我们忍俊不禁,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老师那么废寝忘食的付出真的有价值和意义吗?
故事的结局,崔永元的文章告诉我们:尊重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否则我们就会被学生毫不留情的视为“敌人”,而“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研究正是基于学生生命和成长规律的科学的研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值得我们为之努力探索!
二、“大概念教学设计”是对老师教学智慧一能力的考验
“大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是素养的核心,这一个“大”字需要的是老师们有对于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是对于单元整体的提炼能力,是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精准的归纳和表述能力。这无疑都在考验着老师的智慧,素养和能力。所以,我们敢于挑战“大概念教学设计”的研究,就是敢于挑战自己,是一种教学自信的表现。
三、“大概念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思维方式的改变,它会倒逼老师实现专业成长。
我们习惯了在教学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习惯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习惯于做一个又一个的题目,试图从众多的题目中找到规律。而大概念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变化,过程就变得非常有趣,结果就变得水到渠成,课堂教学就变得非常美好。同时,大概念教学的实施逼迫我们要对课程标准,小学到高中的教材内容和要求,甚至跨学科知识加强了解,对课外阅读,专业学习加强要求,这样就倒逼我们不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大概念教学,可以让老师有更宏大的教学格局和让学生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新课程标准,无论那一科的学习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广阔于课本知识三五倍的阅读量,知识量,信息量,学生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考,也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大概念教学帮助我们突围出传统课堂,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
徐老师的专著《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我没有认真读过,只是了解这一本书是着力于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着眼于从知识学习走向素养发展,从单元学习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跨学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优化实用策略与可复制方案,同时提供了基于大概念的学习与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化、结构化,实现教师教的更少、学生学的更多,从而引领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育课程的核心素养。
这本书,我接下来会认真拜读,期待学习到更多的关于大概念的知识。相信它一定可以成为指导我大概念教学的宝典。
张利平老师是一直奋斗在一线的老师,她临近退休年龄,却一直保持着学习,研究的热情,她优雅地站在讲台上,美好的姿态就是我的榜样,一个女老师,首先是个女人,而一个女人的年轻真的是可以用读书学习研究来保持的。几年前,我曾经听过张老师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个报告,时隔多年,虽然现在已经不记得当时张老师讲了什么内容,但她的博学优雅的形象让我记忆犹新。今天,张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们解读新课标,她用很多课例让我们明白新课标中各科的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立德树人”“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学习”等到底是什么样子。“德”不只是爱国,“德”归于“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等,张老师在报告中用“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经典传统文化思想来阐释新课标的深层含义,我们一下子觉得身上的担子好重,老师,真的是肩负着兴国益民的重任,真的应该做为国家培养人的教育啊!
我虽然无法抵达张老师的高度,但却深受感动,我也是一个快退休的老师了,张老师对当老师的女儿说,快退休了,才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而我要说,快退休了,才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啊!
学习的路有多长,生命多长它就多长!什么是终生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就是终生学习!
刘真福老师为我们语文老师解答了实际教学中的很多真实困惑,他提供了很多课例让我们明白,大单元教学怎么进行单元设计,课时设计,怎么进行作文教学,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平时怎么解决,真的是干货满满,收获满满。
崔成林老师的报告,我的收获和感触是最多的,在崔老师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下,我用手机拍下了他所有的幻灯片,崔老师的研究虽然基于一线老师,但专业性也非常强,我并不能够记住他讲的一些术语,但我领会了他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我认为崔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是最到位,也是最有用的。他展示的一些省的高考试题变化,让我们真正明白,这次的新课程标准改革要动真格的了,考试的方式,考题的模式在变,作为老师,如果我们不去变革教学,我们真的就是误人子弟了!
崔老师的课件我做了收藏,我想,无论我还在讲台上站多久,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研究,默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些改变,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适应新课标标准下的学习和考试。
我感触特别深的是这个考题:
我们每个人都是或者都会是家长,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什么样的,今天的考试是什么样的,就会有心在生活中带着孩子体验。无论是过马路,还是上楼梯,无论是春天花开了,还是秋天叶落了,无论是洗衣服做饭买菜,在衣食住行中,我们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学到很多知识,这样的生活化的学习会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体验和经验。而这样的学习是要从娃娃开始抓起的,所以,学习不只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教学的专业能力,还可以作用于我们的家庭育儿。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无论老师多么厉害,总有一些孩子是无法真正学习到的,这是因为孩子每个年龄,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都需要大人去科学引领,孩子在某一阶段失去的应该有的学习和习惯,后天是无法真正通过学校教育弥补回来的。咱们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在用法的形式促进每个家长的学习和成长,能够让科学育儿在每个家庭中实现,能够真正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模样。
以上是我对于这几天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感受。
开学啦,要忙碌起来了。
这学期,我又选择了做班主任,继续带我的学生们。
我知道,我会累的,快退休的人了,为什么选择做班主任,原因就是快要退休了。
作为一个快退休的老师,对于干了一辈子的工作是有感情的,我想多点时间陪伴孩子。这个年龄,思想很单纯,工作很纯粹,就是想方设法带好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是了。至于其他的名利评价,没有时间和精力在乎了。我想,除了身体的累和体力的不支,其实这个年龄做班主任是很有意思的。那么好好干吧!
今天我看到了这副图,我把它保存了下来,我一下子找到了年龄的优越感,这样的年纪尚且如此专注的学习,我还怕什么呢?
岁月里,总是一些事温柔地牵住我们,把一日复一日的空白涂抹上不同的色彩,也给予我们一个个微小却有力的支点把生活托举起来。
年龄大了,还做着点什么,还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便觉得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