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是这个章节。
讲道理,好难,特别是幼儿期,压根没有道理可讲。
他是第一名就是得第一名,他要演公主就得给她演公主,说不,估计就只有哭闹的份。啥道理都听不进去。
所以,作者说讲道理,在不同时期要用不同方式对待。
五六岁前,可以结合游戏、故事、体验的方法让孩子体验道理。到了小学前后,是讲道理最合适的时期。
我经常到处讲绘本故事,宣传的口号也是:读一万个道理,不如听一个故事。一个小故事让孩子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远比给她讲一万个道理来得容易。
中午莎莎在楼下滑滑梯一直不肯回家,我后来告诉她,再给两分钟,想滑哪个赶紧去滑。接着她给我说,三分钟,不行,四分钟。
哈哈哈,还讨价还价,反正差不了多少,我随她,就愉快地决定了。等我说铃铃铃时间到,她也是乖乖地跟我回家了。
晚上她和小朋友玩又不肯回来家,我说我要走啦。突然,她自己说,就五分钟,再玩五分钟,铃响就回。孩子就很开心的玩耍了这五分钟并快乐地告别小朋友回来家。
当孩子自己做出了决定并得到了允许,他的行动比任何人说的有效一百万倍。
跟孩子讲道理,如果没有共情,是很难被孩子所接受。我们要去理解孩子,先肯定她的合理之处。将讲道理变成沟通,不引起抵触,那自然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跟孩子讲道理,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关系铁了,道理就好讲了。
亲其师,信其道。确实是这样,学生和老师,孩与父母,只有关系好了,融洽了,那孩子就会很相信我们的道理。
和孩子做朋友,也是我一惯想追求的境界。
和孩子沟通的秘诀:先理解肯定对方,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忘了以前在哪里也看过这个说法,后面我就经常用这招应对孩子,效果是挺好的。
比如当孩子饭前想要吃零食在哭闹。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肚子饿了,很想吃零食,但是……
先理解肯定孩子的想法,认同孩子的情绪,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样孩子更乐于接受,沟通会顺畅。
这章最后作者提到的关于意志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我觉得比较好的,来总结一下: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意志力是一个需要逐渐发展的过程,培养意志力首先要从兴趣、信心、习惯、能力、认知等方面找原因。
创造力培养,需要父母处事灵活,让孩子多做决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探索、试错,让孩子思想没有束缚,给孩子自由空间,适当指导和帮助他们。
#21天与友共读书#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