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南诏都城,邺城
“来喽,来喽!咱们今天讲前南诏长公主——南宫朝阳。”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坐在茶馆二楼角落里,心想,听听他们眼中的自己倒也无妨。
此话一出,下面立即就有人反对,
“换一个,换一个,谁要听一个亡国公主的故事。”
此言一出,也有人愤愤的站出来,
“那是你不知当年长公主巾帼不让须眉击退敌军,最后英勇殉国的故事!”
两方激烈的言语对峙,一时之间,茶馆火药味十足。
“不提还好,提了,我得说道说道。”
那女子似乎是对朝阳有诸多不满,说话也阴阳怪气、愤愤不平。
那女子说,当年朝阳能退北麓军,绝不是因为她骁勇善战,而是因为当时北麓军的主帅是如今的陛下。
如果换了旁人,恐怕南诏在十五年夏天就亡国了,怎会等到十六年冬至。
这一点,她不否认。
当年,他确实对南诏手下留情。不然,以她的五万残兵怎抵得过他的三十万精兵。
世人都说南诏亡国是南诏软弱,帝王不作为,及北麓觊觎已久。
但她知道内幕,导火索分明是朝阳这个长公主。
听那女子说,朝阳竟然神似北麓先皇逝世的皇贵妃,也就是陆楠的母亲。故此,当年太康皇帝想与南诏结秦晋之好,希望南诏国王把长公主嫁与他为妃。
谁知被他的儿子——当年的七皇子,如今的陛下抢先一步。更没想到长公主也心系七皇子,太康皇帝就以此为借口三番五次发兵南诏,最后竟亡了国。
她心里堵得慌,有些喘不上气。到底是他和父王都瞒着自己,否则这些事她怎么从未听过。
“好了好了,各位,我们换一个,就说说长公主的心上人,当今陛下。”
那说书人一提,下面又炸开了锅。
“这个我知道,我知道,我有一个表妹在宫中当差。她说,知情人私底下都在鄙视当年的长公主。因为她不明是非,错怪好人,更是辜负皇上的一片深情。”
底下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催促着,“快说说,快说说。”
那人有点小骄傲,扬起头,撇撇嘴,“我表妹说,长公主仗着皇上宠爱就恃宠而骄,辜负皇上深情。当年陛下在渭水之战故意放水,回去就被他父亲老皇帝关进死牢,险些丧命。最后交出手中兵权才捡回一条命。可长公主……”
闻此,朝阳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心中早已激起千丈波澜,“这个大傻瓜,他怎么什么都不说……”
“说到这个,我也有一个内幕说与大家听听。”又一个人站起来,直接一屁股坐到桌子上去。
朝阳轻轻抹掉眼泪,深吸一口气,继续听着。
那人说,元泰十六年,陛下得知他父亲老皇帝居然要再次举兵南诏,劝老皇帝不要穷兵黩武,老皇帝不听。
老皇帝把兵权又交给陛下,但条件是——由他率兵灭南诏,陛下自然是不答应的。老皇帝威胁他,如果不去,南诏亡国之日就是他迎娶长公主之时。
陛下无奈率军出征,所到之处守城将士纷纷投降,无一人抵抗。故仅用半月,就破南诏所有城池,直逼邺城。
大家都说,也幸好是陛下。他的军队纪律森严,无人敢烧杀抢掠,两军交战也从不伤害对方百姓。若换旁人,只怕南诏只能落得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悲惨结局。
南诏王闻此,急火攻心竟一命呜呼,驾崩了。国亡驾崩,王后也上吊自杀。长公主撤走城中所有人,独自一人守着城门。
在北麓军队进入邺城的那一刻,长公主纵身一跃,从城楼上跳了下去。七皇子拼尽全力,可还是没有接住公主……
朝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她只感觉心痛不已,痛的不能呼吸。
至于那些人后面还说了什么,朝阳已经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