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总有那么四、五天不想上班,周五算是其中之一。
冬天,是上班族们最喜欢的日子,终于可以给赶公交、挤地铁添加新的定义——抱团取暖。挤一挤总是好的,至少矮个儿的朋友不用抓手环也不怕自己站不稳;挤一挤也有不好,可能钱包、手机或者地铁卡掉了。
钱包、手机掉了还着急一点,地铁卡掉了补一张不就好了吗?是啊,补一张呗,也不是多大事儿(不补,就算你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表示懊悔,安检人员也不会让你过去啊)。可有这么一个母亲就认为,这真的是挺大一个事儿。
1月31日,在江西南昌地铁一号线上,一位年轻母亲不顾众人劝阻打骂自己的孩子,原因仅仅是:孩子把地铁票玩丢了…
图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是非常气愤的,一掌下去孩子都快站不住了。听了该母亲的薪资状况,也不难理解会有如此举动。但是!理解和认可,是不能划等号的!
整件事情了解完,除了对弱势群体油然而生的同情,更多的是对这位母亲的气愤和为孩子感到悲哀。为何悲哀?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位母亲非常清楚自己的经济状况,5元对她来说弥足珍贵,为什么不自己保管地铁卡?
基于母爱也好,经不住孩子纠缠也好,既然给了他就应该料到有弄丢的可能性(成年人还会弄丢东西呢,更何况小孩),为什么不多注意一下孩子把玩的情况?
既然已经弄丢了,第一件事就应该是补卡,打骂孩子地铁票就会自己回来了?
就算不着急出站,要先教育小孩,咱能不施展拳脚,以德服人吗?孩子不要面子的啊?
初为人母,怎能如此暴戾?你都与时俱进的自由恋爱了,却还放不下“棍棒出孝子”的老旧执念。稍不顺心就张牙舞爪,把自己的童年模式再让孩子体验一遍,时代进步让你坐上了地铁,你却把劣根性保留到今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的思想眼界,所以请在他面前保持温柔(即使这个形象不是你本来的样子)。大多数人都吃过苦,能想象你的困境,但是请你永远记住:
无论生活怎么对你,不要对其他人泄愤,尤其是孩子(心理的冲击和记忆无关,即刻影响,永远存在);无论生活多少磨难,都只属于你,请勇敢地走下去。
苟活的辛酸,让我想起那个地铁上的催泪片段——男子西装革领,乘着地铁,吃着面包,突然就哭了。
镜头这边的我,想象不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快节奏的世界,给你机遇、给你压力、给你金钱、给你名誉,唯一不会给你的就是【喘息】。
相比之下,那个在雪中哭泣的西安男子则更加惹人怜惜。同样吃着面包,却因为身体患病,只能靠火车站帮人搬行李勉强满足温饱。
所以不要再说“年纪轻轻,四肢健全的,找个什么工作不好,非要干苦力?”这样的话,因为每个对生活稍微有点追求的人,都想活得体面。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消除鄙视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难题,请甚解。
如果你觉得这两个男子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还算容易,那你可能忘了武汉女司机——李少云,那个不放心女儿依依单独在家睡觉,每晚带着她开夜出租养家的单亲妈妈。
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副驾驶睡觉?谁舍得自己的女儿陪自己熬夜?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没人情味。她也想过放弃,她也问过女儿、问过自己要不要从桥上跳下去了此余生,但是女儿的一句“依依不跳,妈妈也不要跳”让她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何谓生活,生下来,活下去,不过如此。前者靠父母,后者靠自己。听惯了毒鸡汤“年轻没有容易可言”,只觉得说这句话的人多半有所保留,害怕给大家造成思想负担。我倒不介意造成社会恐慌:活着,本没有容易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