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无声告白》
心里太难受了,写写鹿道森吧。
起初看了他的遗书,想说的话太多,却被什么噎住了喉咙,哑然失声。
只能默默在遗书的微博下点了赞。
算是一种相识,一种纪念,一种送别。
那个时候我还抱有一丝念想,不希望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那个在他家人伤口上撒盐的口无遮拦的笨蛋。
打脸来得特别快。
隔天就看到了他姑姑和邻居的采访。再不说点什么,我就要爆炸了。
姑姑:“他爸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对他很好的。”
邻居1:“他父母对他很好的,出钱供他读书,还给他钱创业,没想到他会走这条路。”
邻居2:“同学之间有点矛盾吵架很正常,谁知道这竟然给他留下阴影了。”
怎么说?
有些人的字典里没有“反省”这两个字,只想快点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
“我很爱你,你怎么去死了,我白白把你养大了,你怎么那么脆弱那么懦弱那么无能,害得全天下都指责这是我的错!”
这是他们的心里话。
尽是狡辩,算账,数落,责怪,推卸。
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
不心疼,也无法伪装心疼。
道森啊,看看,对于恶人,你的死亡连一句道歉也换不来。
好在,你压根没期待过他们的反省和道歉。
这是最令人欣慰之处。
你的遗书里,没有咒骂,没有期待。
尽是看透后的心如死灰。
我觉得你的灵魂可以安息。可以远远地离开这个世界,到一个真正属于你的星球上。
离开吧,幸亏,幸亏你走得很彻底。
电影《密阳》里,全度妍饰演的李申爱,儿子被人绑架撕票,她痛不欲生,把罪责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认为都是自己害死了儿子。
她的身体和心灵都被巨大的伤痛和负罪感摧残得体无完肤,生不如死。
她任婆婆打骂,任教会洗脑,任自己如行尸走肉。
她的躯体留存,
她的灵魂已死。
爱,是他痛,
你比他更痛。
是他死,
你生不如死。
依然是揭示成长之痛,鸿沟之巨,原生家庭矛盾的电影《狗十三》,评论里有一句说得很对:
去看这部电影的人,其实都没有看的必要,剧情他们都知道,他们本身就身在其中。
而真正需要去看这部电影的人,永远都不会去看。
有时候,真的很困惑,所谓教育心理学、原生家庭创伤之类的普及真的有用吗?
他们是不是永远只有一半的普及率——孩子在长大后认识到童年的创伤,只有他们在学习,在领悟,在试图自我疗愈。
但是,只有一半,再修复也是个半圆。
另外一半永远空空如也。
当你试图把《原生家庭的创伤》、《学会尊重倾听孩子》之类的书籍推到父母面前的时候,他们只会扭过头去,口中喃喃咒骂“什么玩意?”
“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还要来看这种东西,我还成了罪人了吗?”
让人承认自己有罪,是很难的。
你看,法庭上那些杀人无数的恶人,宁愿把自己说成神经病,也不愿承认自己双手沾满鲜血。
一边是不懈努力的教育心理学,站在当今放眼未来,去抚慰受伤深重的无辜者,想令悲剧不再周而复始。
一边是那些一直往回看的落后势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打着施与即恩德的大旗,拉拽着本已遍体鳞伤、摇摇欲坠的少年。
如果恶人始终不能承认罪过,那么我们就更应在恶人狡辩的口水四溅里,看到自己其实——
不被爱。
真相很多时候都极其残忍。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拨开迷雾,寻觅真相,看清自己身上与生俱来无从选择的疮疤,承认自己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爱。
这,才是疗愈的第一步。
是你在即将被湮没的海水中,奋力伸出的指向天空的希望之翼。
不要放弃,你只有一次的生之绚烂。
终有一天,你会挣脱冰冷的海水,盛放暖阳之下,看清这可爱的世界,温暖的阳光,你的笑容熠熠生辉。
纪鹿道森
唯利是图的地狱信徒 从不知爱为何物
为何你一再向无爱之人 乞爱
为何你的灵魂一直在千尺海底 瑟瑟发抖 张望暖阳
深林之鹿 它有它的隐秘花园
阳光刺透密冠 疗愈心创
你却一直留恋于前世冰冷刺骨的海水
只因那是你的诞生之所
从你诞生之日
他们冷眼旁观
他们伸出罪恶之爪 伪装成天使之翅
将你拽入地狱
他们得逞了
却还在咒骂你的脆弱与善良
如鹿般少年
你的疮疤 本可在阳光下 闪闪如龙翼
愿你化身为鹿
密林暖阳中 那疮疤依旧 璀璨如星河
——《纪鹿道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