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9月8号)见到了三九,他课程上讲的有好些点对我触动挺大的,有许多点可以写,点越多,越无法下笔,因为本次参与了三九广州线下课程的筹建工作,就先做个简单的活动复盘吧。
三九广州行的线下课活动我们GFC广佛同城区块链俱乐部筹备了近一个月,之前三九在群里发起分院招募时,我就跟玉米咨询过,为筹办我还联系了几个社群的负责人,之后就搁下了。一方面工作上项目突然增多,分身乏术;另一方面是主要原因 ,自己对统筹这个活动信心不足;所以我特希望有人挑起这件事,我来协助会比较好,作负责人压力太大了,我还担不起;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有一段时间不逛币乎的我,重新刷币乎的文章就看到了老麦的《学习三九好榜样》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原来老麦刚申请承办三九广州线下活动,老麦正在寻找分院筹建办成员,这个机会我当然不会放过,加了老麦微信毛遂自荐,老麦是相当认真的人,还要我发之前写过的文章给他审核,过了好一会儿,老麦邀请我加入筹建办,告知我第二天(8.11号)周六下有个筹建办的会议。
那天上午是我人力二级论文答辩考试,上午考完,吃个中饭,正好下午去参加会议,那天参加会议讨论分工、准备工作,老麦谈到主持人话题,我又毛遂自荐接下了这个活,说实话在之后的几天我都有点后悔自己揽活冲动,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反悔会更后悔的,试试吧!给自己打气:好歹我也是10年前主持过上百场的人,也是见过上百家企业老板的人,虽然10年没登台,底子还在的,重新练练就好。
之后就进入一系列琐碎实际的活动中,开始真正要去推广人员来报名,筹建办的小伙伴都很给力,宣磊确定场地,李志强负责报名人员对接,葛友明负责流程把控、物资,还有邹培盛,周培仪的早鸟裂变计划,让我们推了一波早鸟票,到了8月底,总共才73人,我们的会议成本至少要110人才保本,冲这个目标,再想其它办法,老生做了一个三九来了的宣传视频,老麦自然是最会抓重点的人,碰撞想到邀请三九优秀学员在报名群内分享,通过海报邀请人员进群听分享,促进报名,举办了五期分享,事实证明这个效果不错,9月8号会场当天到了130人左右。
会场当天的布置,看林举奋、彭鹏和其它小伙伴他们布置展架,搬水发本子,筹建办的每个小伙伴都在会场忙碌着,看着会场的一切,我再次感到合作的力量,这场活动绝不是凭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是各人明确的分工,团队的齐心合力才能完成的成果,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一次由线上学习走到线下合作的实践。其实我之前很少参加线下的聚会,参加17年007在深圳的跨年会是第一次突破,作为参会人员;这次作为工作人员,也是一次突破。
当然所有的筹备工作都是为了听三九在现场的分享,三九讲到他去年7月份刚进场的故事 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是他刚进场那几个月,每天花在研究区块链和投资上的时间是17-18个小时,当然跟他从事教育,正值暑假也有关系,但这个学习强度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
二是他讲到加李荣强的知识星球,天天缠着李请教一事。
这点之所以触动我,是因为我自己很少缠着一个人去请教,缠,这个字,我很少用到,特别是线上,可以说我放不开,细细追究,是我没有真正追求去弄懂一个东西,往往是一知半解就放过了,所以还达不到“缠”的程度,自己随便搜索总能找到一个过得去的解答。细想下来,这点很可怕,没有极致的追求,在投资世界里,收益自然是天壤之别。
三是他一进来就有意识要向这个行业里最厉害的人学习,并跟他们共事,所以才会有后面进B1的故事。这点也是我没想过的,不敢想的事当然更不可能去做,更谈不上会做到。
这个故事短短几句,背后却是思维巨大的差异,所幸,我还有很多跟高手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