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真好,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只要张嘴要,大人基本都能满足。可是,看看现在的孩子也有点心酸,因为,他们的玩具虽然看着很多,但是大多数是电子产品,少了伙伴之间的游戏乐趣。
小时候没有几样像样的玩具,更多的时候,是和胡同里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抓羊拐、过家家、跳皮筋、扔沙包,还有跳房子、捉迷藏等等。一群年龄相差无几的孩子,能让整条胡同充满欢乐,热闹温暖。
抓羊拐是几个小伙伴围坐一圈,找一处平坦的桌面或者地面。四只羊拐,一只乒乓球,先扔高球,趁它没落地之前,抓起四只自然散开,接住球。第二次再扔高球,趁它落下之际,凭手感触摸羊拐,快速将它们摆好,以四种姿势,“砧,轮,背,坑”,依次摆好后再抛高球,用一只单手收拢羊拐后抓起来再接住乒乓球。记忆里,下午的斜阳落在学校的一排平房的坡顶,我们几个坐在房檐边几级台阶的水泥平台上,那里光滑平整。夏天的阴凉地,风凉凉爽爽的,我们玩着,笑着,时间就在指尖慢慢滑过了。
女孩儿们喜欢跳皮筋,一条长长的松紧带系住两头儿,就成了一个圈,三四个小伙伴儿,这游戏就开始了。“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孩子们一边高声唱着,一边随着歌谣在脚下飞快地做着动作,轻盈活泼,一串动作完成下来,行云流水,浑身舒畅。
扔沙包的游戏也很有趣。沙包一般都是妈妈们用碎布头缝制的,正方体,里面放上糠,一个小巧的沙包就完成了。扔沙包需要场地,大约四十平米就可以了。用棍子在场地两端画上线,两个孩子站在线外,一个孩子或者几个孩子站在场地中间,站在线外的孩子拿着沙包砸向场地中间的人,如果有谁被砸到了,沙包掉在地上,那就要出局。如果沙包被中间的孩子接住了,就算是得了一分,不但不用出局,还算是立了功。这个游戏男女皆宜,孩子们在场地上来回奔跑,躲闪,嬉闹,玩上一会儿,跑得浑身是汗却乐此不疲。
儿时的游戏虽然看起来粗鄙,但是细细品味,却能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方方面面能力。抓羊拐需要手眼协调配合,而跳皮筋、扔沙包、跳房子这类游戏,不是蹦蹦跳跳,就是满场热跑,经常玩这些游戏,身体肯定很健壮。游戏中经常是多人一起玩儿的,要想加入游戏团队,好的个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合群,估计就没有小伙伴了。还有一些游戏,不仅考验体力,还需要动脑子,比如捉迷藏。
游戏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天性。儿时游戏带给我的快乐,永远留存在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