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月结,昨天忙碌了一天,晚上七点才吃上第一顿饭。头昏脑胀的我,脑袋一沾上枕头就睡着了。凌晨三点钟醒来,去了趟卫生间,回来翻来覆去睡不着。头依然痛得厉害,只能闭上眼干躺着,又听了会儿播客,想着要是五点还睡不着,就去洱海边看场日出。还要感谢凌晨四点半的倾盆大雨,借着白噪音的助眠效果,只记得前一秒听到“唰———”一声,后一秒就睡着了。
想到昨天的惨痛经历,决定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出门。现在看来,每天去咖啡馆,不只是打卡,更是让自己走出房门,呼吸新鲜空气,见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下午三点出门,在附近吃了碗米线,就近找了家社区咖啡馆。听口音,店家是位北京女青年,倍感亲切(因为我最好的朋友在北京,所以每年都会去北京住几天)。来大理之后,因为很多店位置偏僻,靠导航很难找到,所以习惯了打电话问店家具体路线,让我这个i人向e靠近了一步。以前一般会找个团购券直接验券,避免不必要的沟通,但是现在会问店家有什么推荐。这也是因为大理的咖啡馆大多是店家自营,不像大城市是雇员点单做咖啡。店家对自己的产品比较了解,往往也会有一些个人偏好。
店家推荐的山茶花美式果然好喝。由于在民宿完成了今天大部分的工作,此刻,我坐在窗边位置,一边看三毛的“稻草人手记”,一边回工作消息,一边喝咖啡,一边看路人经过,好不惬意。有时候想,习惯了这样生活的我,要怎么重新适应每天坐在办公室的日子呢?
这是我第一次读三毛,由于时间仓促,只读了一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的文章写的是自身经历,但是比好多小说情节更加有趣。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我想象中的生活。她的文字,隔着漫长而遥远的时空,让我看到了她描述的场景,听到了声音,闻到了味道。这是我读“百年孤独”时发现的——看书时,有时候我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画面。我连书中的人物名字都记不住,但是书中的情节却在我的眼前像幻灯片一样闪过。
期间,隔壁桌来了两个女生。听她们聊天,应该是研三的学生(因为数次提到了研一研二学弟学妹,又提了不是很想读博)。像大部分中国学生一样,她们聊着导师、实验、实习、出国,发paper等等。接下来,又聊到谈朋友,让我感受到了00后思想的前卫。其中一个女生说,她喜欢谈朋友,但是又想和其他人玩,所以一直换。后来发现,异地恋很不错,偶尔见男朋友,平时可以和别人玩。异地恋这个我避之不及的事情,竟然是另一个人的心头好。果真是吾之砒霜,彼之蜜糖。
今天,是大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外面烟花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但是作为一个i人,还是不想去凑热闹(看来离成为e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回来写下了今天的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