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来写一写齐天大圣。请注意,我这里指的齐天大圣是指大闹天宫那一段时间的孙悟空,并不是被降服的孙悟空。
我真是佩服罗贯中的笔墨与见识,这么一个孙悟空,那么一个虚无缥缈的神仙,一个永生的石猴,却贯彻了人短暂的一生。其实大家可能都有一种想法,把唐僧收降孙悟空以后看成是《西游记》的正传,把这之前看成前传。但如果把人的一生带入进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扮演的身份里,孙悟空从初成石猴的懵懂期,到学法的好奇期,再到大闹天宫时的轻狂期,初跟唐僧时,直接了当,初识时期,直到被带上紧箍,吃了苦头压迫,分清谁可杀之的成熟期。
如果你仔细对比,孙悟空每个时期的状态都是有所区别,但要说到天差地别,自然是轻狂期和成熟期。成熟期的孙行者,总让人有一种变弱的感觉,齐天大圣曾经可是把那些妖怪的主人打得东奔西跑,为什么现在反而被妖怪压着打呢?要知道,他还可以和杨戬过上好几百千招了,杨戬的实力一直都是受到天庭的认可,不然不可能让他去守大门,杨戬就是天庭的门面。之所以显得弱是因为他明事理了,那些没有背景的妖怪基本都是下死手的,然而那些有背景的,他背后的人可能打得过,但是背后的人的背后的人他可能就难以对抗了。别说下死手了,打有背景的妖怪都不下重手,甚至有的时候光打斗也未伤那种大妖的皮肉。单相比现在明事理的悟空,再怎么比也比不过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才是人们心中的猴子。大家喜欢猴子,是因为他身上散发的那种气质,之所以他身上能散发这种气质,是因为人民在罗贯中心中留下的那种气质,这种气质更贴合民心,但他却容上层所不容,就好像天庭不容孙悟空一样,那就是反抗的气质。
在2000年不停的改朝换代,反抗的心理一直存在,但在封建时代,少数人掌管着大多数人的心理,反抗可望不可即,人民还是在被不停不断的压制和压榨,上层藐视的地基。就好像孙悟空初学本领大展身手时,也逃不过天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但被发现时,天地视其为蝼蚁:“一只石猴罢了,不必管他。”但反抗之心不会被消灭,只会把反抗的旗帜竖得越来越直,天下豪杰皆举旗发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就像孙悟空抡起铁棒,毁了这亭,拆了这殿,砸了这庙。但又叹这千古来改朝又换代,反抗之魂虽能撼天动地,却也难逃失败,就算成功,却也逃离不了封建牢笼。大圣再怎么拼命,终是逃脱不了这五指山,天庭终究是天庭,天地终被主宰。想必罗贯中写到这里时,忽然这么一个转折,将“爽文”写成“虐文”,也是对古今英雄不成反抗大业的感慨吧,明明文中没有伤亡,没有离别,却也让人簌簌的流泪,或许文中也有离别吧,只不过离别的不是大圣的心上人,而是大圣的反抗的心。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社会的流动带着我们行动,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拼尽全力逆流而上,却终究被猛浪拍打倒地,反而如落水的叶片,流动的比别人更快。
回过头来再看动画版《西游记》终有一首歌词,初看时觉得壮气穿肠,再看,却有一种悲伤之感,“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指山也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