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大都会认同,自己并非总是处于理性之中。
大脑思考机制常常会带来一些直觉缺陷,例如锚定效应,忽视回归均值现象、乐观偏差以及沉没成本悖论等,所以我们在重要的事情上要多加小心,尽可能减少“本可以避免”的谬误。
为此,我们从《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总结了一套在要事上通用的决策检核清单:
① 假设任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都对自己有锚定效应,从而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理性脑)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② 有意识地排除无效信息(干扰性暗示信息),采用回归均值的眼光进行预测,以防止盲目冒险。
③ 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④ 努力养成参考、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只是依赖个人的内部意见。
⑤ 事前验尸:预先设想惨败结果,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此来部分抑制乐观偏见。
据说马云就开过“关于阿里巴巴是如何破产”的讨论会,如果阿里巴巴破产,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从而抵砺前行。这也是“事前验尸”的做法。
最后推荐一本书《思考,快与慢》,此书号称“将完全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当真名不虚传。
有人问我,了解大脑的思考机制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的我或许是非理性的,但这又有什么不好,人非得活得那么理智吗?
这倒不。如果你觉得当下很好,没有什么可改变的,大可稳坐不动。
如果你想要生活起一些波澜,有一些变化的,多学习一些前人用大半生气力挖掘的真相也未尝不是一种好主意。
通过读此书,我了解到了
一、 大脑中的两个系统
二、 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
三、 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
四、 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
五、 两个自我
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这套应对重大事件的决策检核清单,特意把它分享给亲们,希望你们能用的上,谢谢阅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旅情香膏王丽霞,我相信:2019年是跃迁的一年,我们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