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学习,有人就学有所成,有人却一事无成,人和人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
和很多人一样我囤积了很多的课,只要看到不错的课都会去买,这样囤积的课越来越多,根本就学不过来,这样反而使自己更焦虑,但是还是不断地买买买。比如最近在得到购买了新课,包刚升老师的《政治学通史30讲》,没买之前心里着急如果没买自己错过了提升自己关于政治方面知识怎么办,咬咬牙买了吧。买过之后又发现什么都听不懂,而且没有时间去学,好像不学也关系不大,一旦遇到有新课还会去买。正真的学习并不是你记住了多少东西,知道了老师讲了什么内容,而是将学到的东西用于改变自己的选择决策依据上,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以旅游的心态去学习,看见这个不错就去买,看见那个不错就去买,没有用这个知识真正的去做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只是觉得很新鲜而已,到后来你会发现囤了这么多自己并没用的课和书。高手学习是有选择性地学习,花80%的时间在20%的重要问题和基本概念上,尤其是那些观点和自己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上,只有慢工夫用在真问题上,才会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学习写作,他没有去报学习班,而是自我教学,一篇文章认真读,时不时插上一段话,写在一张纸上,往下读在另一张纸上插上一段话,读完以后把文章放在一边,把这些纸打撒,过几天以后,他让自己把这些话按顺序排下来,他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他就重写或复述这篇文章,但是能写下来的很少,一篇文章他只能写一小段,他又重新读那篇文章,读完以后他再一次重写,把自己重写的文字与原文对照,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更没有领略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一篇文章他要重写4-5次之后才逐渐接近原文,他就是用这种方法在一年多的时间由一个起点很低的人变成一个专栏作家。
学习并不是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而是对更为基本的东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思维模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