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空格外的湛蓝,大地异常的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我朝着学校奔去的风景线。今天是游学的日子。
班车上,阳光的刺眼让我不得不将窗帘拉上。可透过另一侧的窗户看到的,却是靓丽的美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路旁的花朵舒展开花瓣,随风轻晃,光打在上面,像是聚光灯下的表演者。许是因为太兴奋的缘故,连路边不起眼的小野花,我都觉得甚是可爱。
第一站,青岛艺术博物馆。周围红墙环绕,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与苍松翠柏交相辉映。在那里,中国传统建筑,罗马式建筑,伊斯兰是建筑,古老的小道,沉寂的画展,静止的空间中,唯有人群流动。紫藤缠绕到树顶,但高度与罗马式建筑的穹隆顶还差了许多。那建筑的窗户很小,柱子很多,墙体厚重,一眼望去,还有点像城堡。不过其散发出的忧郁气氛我不太喜欢。比起罗马式建筑的忧郁,我更喜欢的是中国古典建筑静谧庄严。中国古典建筑是对称的,有东厢房,也有西厢房。运用榫卯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或其他的辅助材料,墙体只负责间隔房间,而不是承受重量,这就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框架世界构。而且,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各个单体组成的,一般分为三部分:露台基础,房屋主体和屋顶。台阶底座位于建筑物下方,由砖石建造,支撑整个房屋;台阶底座上方是房屋主体,以木柱为骨架,中间安装门窗隔断;向上是木制屋架做成的屋顶,四周延伸到屋外,做成柔和优雅的曲线,上面覆盖着蓝灰色的砖或琉璃瓦。处处流露着端庄大气。另外,还有一种建筑,伊斯兰是建筑。伊斯兰式建筑比较奇特。他不像欧洲的城堡,却由与城堡有好多相似之处。它又不同于哥特式建筑,更多了一些清雅,也不像印度的宗教建筑,满满的宗教气息。伊斯兰教的建筑则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它采用穹顶和开孔的方式,他的穹窿几乎涉及在它的每一处建筑物中,以及开孔的门和窗都是圆拱形的,独具自己的特色。伊斯兰是建筑在颜色上也有不同。一些宗教场所都比较昏暗,阴沉沉的感觉,有一种沉重的气息。而伊斯兰教信奉的清真寺则生以绿蓝色为主,看起来有一种生机和活力。这是直观上与其他宗教场所最不相同的地方。并且伊斯兰教建筑没有什么遮蔽的地方,大多都是的立在那里,他们的倾向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的地方,而不是外面高高的墙,内部的建筑才是他们的核心,有一种两厢对比的意味在里面。伊斯兰是建筑自身独特的魅力,可真是令人感到惊叹。
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寂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博物馆散发出迷人的格调,显得格外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沉醉在这片凝固却极其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回味这一天,虽然比我想象的乏味,却又比我想象的充实。
次日,我们出发去往即墨古城。雨絮伴随着车辆的声声笛鸣,悄然落地。我睁开朦胧的眼睛,继而由沉浸在那一副景象之中。树木在微风中发出沙沙声,天空也不作美,任由那条条细雨毫不留情的拍着车窗。即墨古城处处散发着古老,那丝丝韵味被我深吸一口,顺着我的鼻腔进入身体。一阵舒畅。条条小道,纵横交错,路旁的小店几乎是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的思绪顺其飘走。连讲解员说了什么,我都没有听清。在古城的尽头,我们体验了VR。3D影视效果和椅子的转动让我有些眩晕,不过,这也不妨碍我欣赏影片中表达的即墨美景。
下午,我们坐船去了田横岛。那艘船在去的路上一路颠簸,每振动一下,我都感觉我们像是要坠入深渊。真是从没这么害怕过。顺着一层层台阶,我看到了齐王田横之像。据说田横带着五百战士逃到这里,后来誓死不背叛祖国,跳海自杀了。他的五百将士也都将生命葬送给了大海。他们散发出的爱国情怀着实令我钦佩。
田横岛上有一座小学,而且也只有一座小学。这座小学建设齐全,篮球场,足球场应有尽有。不过令我震惊的是,这座小学里只有20名学生。还有一个班里只有一个学生,这简直是vip私人课的存在啊!看着这座安静的小学,我不仅想到,他们的生活,该有多么无聊啊,不过同时,我又被他们这种渴望学习的精神所打动,他们以后,肯定也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五月的天色,哪怕黄昏都是清透的,火烧着云朵,空气平滑的进入胸腔,呼吸中带着天空的余味。坐着回程的班车,开始回忆这次的游学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