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大堵车”?这件事却比登顶珠峰还难100倍

今年5月28日,外媒发布了一则新闻连央视新闻都转播了:《珠峰“大堵车”:百人排队,11人丧生!》,据尼泊尔当地媒体报道,这个春季登山季,海拔8000米以上的不同山脉上,死亡人数已达到19人。

怎么珠穆朗玛峰也变成打卡景点了?这帮人不要命了吗?

▲ 希拉里台阶上登山的人

这是当时亲历珠峰“堵车”的人拍下的照片,他们走的这条路叫“希拉里台阶”。

今年是人类首次登上珠峰之后的66周年。1953年5月29日,艾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一起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 希拉里和丹增

为什么要说一起呢?因为当时两人并没有为了要抢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殊荣而争相恐后,相反,他们甚至互相谦让。在之后的日子里,希拉里也一直声称,不区分谁第一,而是他们俩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同时站上了顶峰。

在希拉里之后的66年里,平均每年约有600-800人要去登顶珠峰,还有10万大军会去海拔5334米的“珠峰大本营”观光。

在到达“大本营”之前,首先会看到的是一片墓地。这里埋葬着200多位挑战者,大多数都是衣冠冢,因为运送一件尸体大约需要4-8万美元,所以许多尸体成为了后来者的路标。

▲ 你看到“绿靴子”,那么你在正确道路上

为什么珠穆朗玛峰那么危险,还有人前赴后继要登上去呢?

1、因为山就在那里

在希拉里之前,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有一次接受《纽约时报》访问。

记者问:“为什么你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Why do you want to climb Mount Everest?”)

马洛里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Because it's there.”)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所有登山者的座右铭,一度还成为心灵鸡汤的一部分。

正如王小波评价《老人与海》时说的: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

正是像希拉里和马洛里这样,不断挑战自己限度的人,突破自己极限的人,激励着人类不断突破自我。

可是,情况正在起变化。

2、什么是商业登山?

现在登上珠峰有16条路线,其中14条线路是由各国的“挑战者”们自己开创的,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在1993年之前,所有的攀登都是“自主攀登”。所谓“自主攀登”,就是攀登队伍只有少数人,所有保障都要靠自己,而且他们宁可开辟危险的新线路,也不愿踏上已经被开发的道路。所以这时候的攀登者都是绝顶高手。

比如“登山皇帝”梅斯纳尔,用了16年3个月19天,成为第一个攀登过喜马拉雅山“14座8000米高峰”的人。

而在1993年之后,商业登山开始了,登山也就开始变味了。

什么叫商业登山呢?

一个普通人要成为登山大师,可能需要10年才能入门,人生有几个10年?那么如果混在一个由10个登山高手组成的登山队里,还有10个仆人服侍你,是不是就容易许多?

是的,只要你给足够的钱,你甚至还能享受薯条和WIFI。

“山在那里”对普通人来说只是个口号,实际登山要花许多钱,冒很大的风险,山上也没有宝藏,为什么每年去登山的人趋之若鹜呢?

1、温饱思淫欲。有钱有闲了就要追求“人生的意义”,看了《冈仁波齐》就要去朝圣,读了仓央嘉措就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最佳打卡圣地。首先,一次商业登山就要30-40万人民币,去一次就烧一辆宝马,显示了自己有能力任性;其次,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逼格超高,换个非洲土山,别人都不知道,打卡意义何在;最后,去一次就达成一个终身成就,一辈子都带着光环出场,把珠穆朗玛峰踩在脚下的男/女人。

▲ 喜马拉雅山婚纱照了解下?

3、性价比越来越高。现在登山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励,和旅游市场一样,有高端游,自然也有低端团出现。尤其是尼泊尔这路,本来就穷,自然要靠山吃山,不像中国这边还要有一定登山经验才能去,尼泊尔这边只要身体健康就可以,其实就是变相“卖门票”。

所以珠穆朗玛峰“堵车”也就不足为奇。当然,毕竟是喜马拉雅山,这些人也可以算是勇气可嘉,可实际上,这些人给“圣山”带来了什么呢?

3、上山才会看到真正的人性

你以为到了山上可以看到纯净的蓝天,洁白的雪山,呼吸着纯净的空气。

事实恐怕要让人失望。

首先,从318国道上,就可以看到沿途的泡面盒,塑料瓶和洋溢着青春味道的避孕套。

然后,你开始登山,沿途就看到随意丢弃的氧气管、帐篷。

然后,你登上了珠峰大本营,你突然有点内急,于是问别人,厕所在哪?人们笑着告诉你,这是珠穆朗玛峰,屎就是你的朋友。

每年这里将留下12吨硬的像石头一样的屎,至今为止人类已经在喜马拉雅山丢了45000公斤的垃圾。

你问为什么大家不能像离开足球场时,顺便捡走自己的垃圾呢?

这就是第一个人性考验点,当你连呼吸都困难的时候,还能想到去捡垃圾吗?礼义廉耻这些事情,在缺氧的时候好像都不管用了。

鉴于此,中国在2018年就发布公告,珠穆朗玛峰封山清洁。只在春季发放300个商业登山牌照,牌照价格在42-80万,且需要有8000米登山资质。

当然,尼泊尔那边并没有限制,实际上,拥堵并不是今年才发生,一家英国登山公司的领导人Simon Lowe则指出,今年的拥堵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合格的队伍带领着不合格的登山者。

就是菜鸡太多。

你肯定经历过,在旅游景点,哪怕人潮涌动,仍然有人不顾队伍拥堵,硬要在那里自拍。珠穆朗玛峰,可不是随便想来就来的,登顶拍照留念必不可少。如果在平地上,等等最多心烦,可在8000米山顶上,在缺氧、寒冷、眩晕的情况下等着,一闭眼搞不好就过去了。

真的不行了,得有人救你吧,第二个人性考验点来了。

2013年,圣山公司与17名国内登山爱好者达成了商业登山的关系。他们被分为A、B两组,两组都到了8400米的突击营地,A组先冲刺。

当天下午,A组一位夏先生在海拔8600米以上遇到困难。据山上的朋友说,夏先生在救援时曾有言“身价3亿、愿拿出1亿获救”。公司调动AB两组所有资源前去救援,最后夏先生获救,A组其余人员登顶成功,而B组因为资源耗尽,不得不放弃登顶。

此时A组已经是“登顶光环”满天飞,到处发朋友圈庆祝,而B组只拿到10本荣誉证书,值得一提的是,A组7人全是企业家,B组10人均为普通登山爱好者。

是让更有登山经验的B组上,还是让给有钱的A组上,这是个问题吗?

珠峰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最后我想说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挑战限度?

你不会画画,请个老师来教,无可厚非,但你找10个老师来帮你画,画完了你还去领奖,然后号称自己是艺术家了,这算哪门子挑战?

有人说挑战就是完成那些困难的事情,比如,蹦极、高空跳伞、攀登珠峰,诚然,这确实是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可是这不过是短暂的刺激,你完成过蹦极,你从10000米跳伞,你登顶过珠峰,你做到了,那很好,但也仅此而已。

真正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坚持早睡早起,坚持垃圾分类,坚持戒烟戒酒,坚持吃健康食品,坚持健身锻炼,坚持每天写文章。

坚持做正确的小事,比登顶珠峰,难100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