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冤,却不能怨。
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保持极度专注,而非一味比拼毅力和耐心。不过,保持专注需要花费精力,而精力是会被消耗的。那些持续刻苦、争分夺秒、舍不得休息一下的人,他们的精力总量就呈一条下降的曲线。当精力水平降到70%以下时,刻苦者会意志力让自己坚持下去,强打精神继续坚持。可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一旦放松就不想再次投入,更容易沉溺于舒适的娱乐活动。
反观那些学霸,他们学习时从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停下来主动休息,这可以使他们“精力桶”的水位快速回升。
如果我们把精力水平高于70%的区域视为高效学习区,那么轻松者比刻苦学习者的高效学习区要大。
在作者2018年所做的“学习成长困惑”的在线调查中,得票最高的两个困惑是:“经常沉浸在担忧、幻想、焦虑的情绪里”和“总是分心走神,无法保持专注”。这两个都是分心的表现。虽然李大钊先生教导我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但在如今的时代,人们面对大量的信息干扰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很难做到更为科学的“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的模式。这就需要自己想办法把要做的任务或学习内容进行拆解,降低工作难度,使之处于拉伸区的范围,以保持自己的专注状态。
意志力失控的根源是由于精力不足。不管是克服困难还是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所以,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忙碌一天,精疲力竭的人,越是要注意自己的精力和情绪水平,毕竟我们还要抵制一些诱惑,防止自己不小心滑入深渊呢。
在提升自己的专注能力的策略上,可以借助的一个工具是“番茄工作法”。它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与1992年创立的,其核心在于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当然,实际操作中,25分钟只是一个参考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耐力来设定工作时段,只要到达了自己的疲劳边缘,就可以主动停下来。而且,这个“主动停止”的动作一定要坚决,这样精力才可能保持在高位。
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能学会玩,是我们的追求。
#育心成长·今日读书
在《孩子的品格》一书中,彭凯平老师对容易消耗的“自控力心理资源”提出了几种管理策略,也提出“智慧是比蛮力更加务实的生存之道”。这样的观点,和本书作者的“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模式的观点是一致的。及时修整,不让大脑和身体发出“超负荷”的警报,才是保持学习效率的合理选择。
去年有段时间,我自己报了好几门课,一边工作,一边上课,线上的线下的......最后自己的身体都开始亮红灯,发烧、头痛,其实就是太用功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一个人的大脑活跃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己对休息的需求量,对于我这样脑容量相对小的人来说,就更加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调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