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过10分了,同事们陆陆续续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三三两两结伴准备下楼用午餐去,有几个同事商量着去楼下一家面馆吃,邀我也一起。我突然想起几个小时前在家边吃早餐边听《谷物大脑》这本书里提到,要少吃面食,不仅对人的身体有影响,还会在思维、智力、思考力等层面影响着我们的软实力,于是我脱口而出把这个说了出来。说完,从眼睛的余光里就注意到我们一陕西的小伙往这边看了一眼,为了弥补这一瞬间的尴尬,我马上开着玩笑道“不能往下说了,等下小X(那位陕西同事的称呼)会揍我的。”然后,从那边传来一个很不高兴的声音“看书都看傻了”。
从小到大生活在“读书无用论”的农村,受这句话的刺激记不起有多少次了,但时隔这么多年再次听到时,心里还是非常的不快。已经养成情绪不好时就不说话的习惯,于是我瞬间闭上了嘴,装着若无其事的跟同事们下楼往餐厅走去,一路上我在给自己找安慰,“说这种话的人都是粗人”、“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他自己怒了,生气了,小肚鸡肠,开不起玩笑……”就这样一边吃饭一边给自己安慰,可是直到饭吃完了心里还是非常闷,回到办公室我甚至不敢用眼神直视那位同事。这时,我知道,我伤人了。
我需要静下心来挖掘自己的内心。按照以往的惯例,午休前我都阅读每天得到APP上订阅的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今天的文章——《精英水平的道歉》,“道歉”,多么应景的字眼,怎么会有这么适时的文章出现,我静下心逐字逐句得看,越看越走近我的内心。里面讲的是《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作家和商业学者,在某公司作报告,结果发挥得特别糟糕,现场使用的一些材料是这个公司的人早就知道的,其中穿插的笑话还伤害了听众中的某些人。于是在回程的飞机上,他决定写一封道歉信,而由这封道歉信,这家伙竟然总结出一套道歉理论。
我用几个简短的问题总结了一下他的这个道歉理论。
第一,我做错了什么?
第二,因为我的这个错误对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第三,我为什么会这么做以致出错?
第四,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样?
第五,我决定将来怎么办,怎么改进我的态度或能力。
发现没有,5个问题,从始至终都是从“我”出发,都是在反省自己,层层深入。之前我在心理学上看到,讲所有的情绪当中,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不是愤怒,不是郁闷,而是自责,今天我深深领悟到了。尽管出了事情,我们本能地会迁怒他人,埋怨环境和条件,但我们知道,这都是出于保护自己让自己好受点,因为无论是别人出错,还是环境条件受限,都是身外之事,而一旦归咎到自己,是自己的问题,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绝大部分人都不敢去面对的,慢慢形成习惯后,就把这个掩盖起来,“眼不见为净”,后来就再也看不见了,于是每当遇到麻烦,就都是外在的问题,于自己无关,那个寻求自身改进的入口就永远地堵上了。所以,我们大部分人的道歉都是只是为了求得对方的原谅,道歉成了一种功利的社交手段。
从这套道歉理论中,我找到了自己为什么被这么一句听了无数次的话憋得胸口紧闷的原因所在。于是,我照着这个思路给自己理清,也让自己的胸口慢慢舒展开来。首先,我通过讲《谷物大脑》这样相对权威书籍中的观点,对一个地域的人群进行智力上的打击,形同对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取笑,无形中造成地域歧视,伤了自尊。其次,我发现尴尬没有及时停止,还通过玩笑话进行扩大影响,让人脸面一时无处存放,这时,以愤怒来反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后,我仔细检视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刚刚学到的知识恰好遇到这么一个可以晒出来的机会,作为正常人炫耀的心理没有克制住,其实吃顿面食会有什么影响呢,《谷物大脑》里讲的是饮食习惯问题,我其实是把人家随意说出的话较真了。就在我发现那么一瞬间尴尬的时候,还用玩笑话来圆场,无非是想给自己找回点面子,想以一个一笑而过的玩笑来替代本应及时提出的道歉,可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我们都知道,知识是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小到改善生活,大到改变世界,但还是特别容易把这拿来当作社交的谈资,以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其实这也没有错,甚至这些学到的知识晒出来也可当作是一种分享,但如果只是通过展示你的“博学”来获取优越感,则难免让人不舒服,甚至伤害到他人,之于社交反而起了负作用。曾经,我一直认为自己做人做事够真诚,以致于有时候因为太过真诚都不懂得在陌生人面前保护自己,但今天我却是输给了真诚。如果发现那一瞬间尴尬的时候,真诚地勇于面对,后面才会真正的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