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泉洞位于珠海南屏镇以南1公里的白面将军山北麓山谷中。始名“马庵”。起因是在南屏镇南面有一座黑面将军山,山脉接连一小山,遥望俨然一位骑马出征的将军。山腰有个大士岩洞,有风水先生到这里察看“风水”时,称这个洞是将军所骑龙驹的马厩,故广而谓之。
清道光年间 ,南屏人容骏年老辞官归来,过着隐逸的生活。和文人登山玩水,偶然间发现这个如临蓬莱仙洞的地方。他们认为“马庵”之名甚俗,就引用宋朝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濂溪先生”的雅号之意,取名濂泉。
濂泉洞历史悠久,几经兴衰,几经修缮,如今焕发新姿,已成为一个林茂景幽,庙宇藏香的幽谷之地。
走过石桥,迎面而来三门牌坊。上书南屏观音庙。对联:紫竹林中观自在,白云台上现如来。濂泉洞山上敬奉的观音庙是珠海市四座观音庙中最大的庙宇,也是信众较多、香火最盛的庙宇之一。
沿山路往上,在去往观音庙的登山主路“千级石梯”的第一跑上部有一平台,右侧建有石亭,名曰:慈荫亭,为民国时期所建。
石雕栏杆端部的望柱,上刻:濂泉清水潜灵气,大士岩洞伏乾坤。
拾阶而上,大约不到200米,左边隐约可见深藏山谷中,青烟缭绕的寺庙。
右手边的中华顾问和的延续及传承介绍。还有石碑所刻的濂泉洞古迹历史文化简介。表现出南屏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敬仰。
再往上,是德福山神土地公。山神土地公是拜观音前首拜之地。天地本融合,有地也有天。
左边的拱门上书马庵。进入后就是马庵古庙。马庵古庙依山而建,共分三层。最上层为马庵古庙和钟鼓楼,其下(二层)为“太岁殿”,最下一层为架空层。
、
、
、
古庙门前的钟楼、檀香、隐现的青烟,在山谷之上,丛林之间尽显肃穆之风。
从马庵古庙踏阶而下,来到二层,就是太岁庙了。据说:如果你犯流年太岁还是犯本命太岁,带上六样水果,虔诚的上三柱香,拜一拜你的本命太岁和流年太岁,你就会逢凶化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非常灵验。
门前焚烧炉即使在这个非重大佛堂节日,依旧青烟滚滚,仍有香客留下的虔诚。
从太岁庙走下,转入右边树林。庙宇旁有巨石覆叠成洞,曲径盘绕。也有树屋依山围立。
宇侧面突现直上石阶。往上在石岩之下,摆满一尊尊大大小小的观音、关公、山神、土地、财神像。应该是虔诚香客请放之地。
再往上,就到了香火不断、金碧辉煌的观音主庙。石下有一天然缝隙构成略似一个石洞的空间,在长长的石供桌后面,玻璃龛中供奉一尊观音塑像。吸天地之精华,享万民香客之朝拜,保万物之平安。
观音庙左手边是仙佛庙。仙佛庙供奉着如来释迦牟尼佛、文昌帝、慈航道人、张天师。
观音庙右手边是华光庙,供奉的是道教护法四圣之一,民间称为“火神”的华光大帝。
紧挨华光庙的是金花庙。供奉的是海神妈祖默娘。
耳闻潺潺的泉水声,转过庙宇,就是著名的濂泉。清凉的泉水从一块巨石的上部流出,为方面取泉水者,已被接上一根塑胶管。从管中杨杨洒洒落下,激起片片水花。
石柱对联:“古木森森一洞天,濂泉流水果何年”为当年容骏所邀同玩的文人欧泽环所题。、
濂泉洞的摩岩石刻“濂泉”二字,雄浑挺秀,矫健有力。
伸手探至,清凉沁肤。
沿环山水泥路下山时遇见山腰间隐居蓝琉璃瓦装饰的农庄。门前的看门大狗让人不敢太过于靠前。
往下,绿萝布满的铁门紧闭,仿佛一幕绿墙立于山间。还有耀眼的红木板桥穿梭丛林山谷。红绿相间,斑驳的阳光洒落其上,留下点点金黄。可惜大门紧锁,未能踏入。、
转过山腰,在旁边的乱石间,泉水穿流于其中。在山脚早有取泉水者林立放着等待接水的矿泉水瓶。
南屏的濂泉洞平日人员稀少。但其美景秀色,幽静宜人,甘醇的矿泉慢慢被众人所知。其道佛共祀的庙宇,口碑相传的灵验,每逢祭祀日,各地香客云集于此,人来人往。
无论是在此漫步行走还是虔诚贡香。濂泉洞都是一个值得远离喧嚣,放下凡尘,抚静心灵,感受香火熏陶的地方。
y�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