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说汉语,英国人说英语,日本人说日语,韩国人说韩语,几内亚人说啥语?鸡语,哈哈……
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语言体系,有各自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地域形成不同的语言环境
我们中华民族在很早之前就在建立自己的语言环境
早在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做这件事了:车同轨、书同文、语同音、行同伦、量同衡。
我们来回顾下历史,近代以来,在进行书同文、语同音上做转型上,我们梳理出大致脉络:
首先,语同音在开始推行之前,制定了语音标准,在1909年清政府把北平语音定为国语,在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1949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普通话,1955年开始全国推广,截止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推广率80.72%
其次,书同文在推广之前,制定了简体字的标准,在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字表》,收简体字324个,第一次推行简体字,,胡适、鲁迅是大力提倡者。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子简化方案》,制定出一个《简化汉字总表》。
从书同文、语同音的转型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都制定了对应的标准;作为转型的目标。
企业数字化转型,既然是转型?那转前是什么型?转后是什么型?如果理解转后的型是数字化企业,数字标准是什么?
可以分几个层次?比如:部门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作用的范围由小到大;企业选择的是什么?从哪个标准转到哪个标准上?
这个数据标准就是数字化转型的语言环境,首先要制定出来语言环境,再谈数字化转型。
如果不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下沟通,很容易出现鸡说鸡话,鸭说鸭语,讲不通,概念不一致。
任何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任何没有数据标准的数字化转型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