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简书的第一篇文章,说一说我在这里的来龙去脉,以及我如何看待和应用这个社区提供的环境,抑或对未来发展的一些展望。
以前
记忆无误的话,大概是在 2002 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博客”这个概念,在一家叫“51”还是“52”的网站上,如今它早已不知去处了。当时觉得,能自己设置文章的分类,设置背景图片和音乐,设置页面的风格和板式,然后把重点的链接展示出来,就跟建网站一样酷炫。所以我竟然一股脑地把自己设想中的要成立一家公司该有的网站的样子,搬了上去,却隔三差五更新一些小学生时代有的没的的东西,想来有几分好笑。
后来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上发现了这样的功能,QQ 空间和网易、新浪的博客等等。各具千秋的特色功能让我不知如何取舍,反倒开始发愁如何把同样的信息在不同平台上同步的问题。当把同样的内容来回复制,然后一遍遍修改格式成了家常便饭时,我开始对如此简单有重复的工作产生了最初的一点点厌烦。于是,把精力慢慢集中到 QQ 空间一个地方上来。现在想想,正应和了网络外部性理论的观点,当用户数量突破第一个不稳定临界点时,便向着第二个稳定的均衡点大肆前进了。我大概就是那第一轮推波助澜的人。
那个年代,“聊 QQ,玩空间”是个时尚的活动,我巴不得把所有好玩的事情以各种形式发到我的账号中,有时没有新闻也要自己打肿脸充当作家来写一些集锦,发到我的账号中。现在这个职业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段子手。与其说与同学们分享有趣的内容,倒不如说沉醉于在社交圈中获得关注与认同感的那种享受,但这种享受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有益而应被提倡的,日后困扰了我许久。好在这不妨碍当时的我把自己的生活向大家展示,文字、照片、所想、所做,一切的一切交织成真实的我在二维世界中的投影,除未见真人外,一切都可知可感。
直到大学的某一天,我在校内论坛上与楼主就技术问题产生争执的时候,竟被无耻的作者人肉攻击。忽然之间降临到我头上的,那来自互联网那不可捉摸的恶意,使我胆寒。我不再觉得主动公开自己的信息与活动是充满乐趣的事,而是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成为隐患,不知何时会被利用来伤害到自己。这是开放的态度需要承担的风险,所以我封闭了。从我不主动发布新内容开始,伴随着周围使用人数的减少,以及垃圾消息低质内容的增多,也开始不再参与互动。我会觉得人们所发送和分享的绝大多数消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目标都没有实际帮助的意义,反而成为分散精力占用时间的根源。在这个信息总量如此过剩而目标信息难以获得的今天,这是尤其该被摒弃的。
所以我离开了,还很彻底。
现在
可是这让我成了一个身处市井手有利剑而却心如深山老林的人。自觉清高,实则闭塞。久而久之觉得脱离了时代,脱离了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有必要重新找到一种方式,回到适度的网络社交中来,以安全而舒适的方法,适应人的社会性和互联网的交互性。也确实,因为不想看无病呻吟和无关痛痒的图文消息等而离开微博、朋友圈等,着实令我错过不少新闻消息和社交的机会,我想最终还是应该抱着参与的心态学会融入。
其实在知乎晃悠很久了,但始终是一个观看者,去阅读和学习别人写下的经验和知识,却从没有自己写过什么东西。说起来觉得自己肚子里墨水不够多,还没有在某一领域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过人的见解,所以我在知乎写下的第一条个人介绍是“能力不及一名合格的内容输出者,选择倾听”。要有一些新的开始嘛!干中学,所以尝试着慢慢去做。
简书这个地方挺有意境。最早看到一个好朋友在用,后来在工作时在这里找到不少码农前辈写下的文档,内容质量之高,可堪信赖。对比几家竞品,这也是对 Markdown 支持较好的地方,其在我心中的评分就自然而然地一路飞升了。虽然我还是很想吐槽,为什么自己开设的专题不能删除。已经看到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点了新建专题这个按钮,无奈最后不能删除只能起一个类似“为什么不能删除啊“的名字,然后尴尬地存在那里。哈哈哈!扯回来,是的,在几家产品中,与 Medium 借鉴起来,这儿还是很有良心的,所以,来吧,安家落户吧!
未来
多少年过去了,我更懂得互联网的公域与私有的界线,更懂得权利与责任,更懂得如何把控情绪与表达。所以……所以这些都没什么关系。来设想一下以后大概会写些什么。
-
【随笔】
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很主观的一些东西,自我的表达与见解的阐述。但这与日记不同,不会涉及私密的内容,不会有愤青般疯狂不着边际的狂言妄语。 -
【技术文档】
编程时各种零碎的学习笔记,不会成体系一样完整,而是随学随记,随用随看,让做过的东西能快速的被回忆起来。当然了,作为纯出于兴趣写代码的非专业码农,我能写下的东西可能是非常支离破碎且不深刻、不完整、不清晰,甚至是不正确的。我只当备忘录来用,读者参考还需谨慎。 -
【读书笔记】
如题,自己脑子不好使,很多看过的书时间久了就不再记得阅读时心情上的触动,不如用烂笔头将那种感觉记下,待尘封之日掠去薄灰,重拾记忆里碎片,挺好。去年最有感触的一本书,是中信出版社拖拖拉拉一年多终于翻译成文的《成为乔布斯》,早先看过的英文版还在家里放着,再读中文版依然令我热泪盈眶。岂有将之忘却之理? -
【鸡尾酒】
目前这只是一个设想,每次去喝鸡尾酒都品尝一杯从未喝过的不同口味,然后记录下那杯酒带给我的感觉,以及一杯酒前后的故事。哦!我爱死长岛冰茶了! -
【影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以我阅读量和阅片量之少,我大可以将读书笔记和影评都放到随笔里去好了,估计三四周能写一篇么……
总之,这些都是很个性化的东西,无论从内容还是受众群体,都充满了我个人的特质,所以我并不是拿它当做社论一样是抱着广而告之的心态来写作的。观点片面之处在所难免,望莫深究。之所以选择把私有化的内容公开来写,还是希望像网易云音乐的推荐算法一样,在有共同偏好的群体中,找到分享的快乐。
另外,在序章中给有兴趣了解我的人做个简要的介绍。
北方人,研究生,学经济,搞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