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匆匆忙忙,对生活如是,对孩子,亦如是。
他走路慢,我们忍不住在前面呵斥“快一点”;他吃饭慢,我们忍不住抓起勺子喊“快一点”;他穿衣慢,我们忍不住抄起衣服就往上套“快一点”……
可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吗?这样“节约”时间,对孩子又真的有意义吗?
来看看这个妈妈怎么说——
前几天,听到一个故事特别触动我。
一个周末的早晨,妈妈要带孩子出去玩。原本行程都计划好了,满心期待,可临出门时,孩子坚持要自己系鞋带。
换成是一般的家长,一定不会同意孩子的这个要求。毕竟,现在可不是练习系鞋带的好时机。
可这位妈妈很有耐心,她不仅同意让孩子自己系鞋带,而且这一等就是40分钟!
是的,你没看错,整整40分钟,妈妈就站在门口,看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系鞋带。
终于,在40分钟的努力后,孩子自己系好了鞋带,非常满足。此时的妈妈没有埋怨,也没有指责,她甚至还夸奖孩子,“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呢。”
事后,当被问起“怎么这么有耐心,等这么久都不生气?”时,妈妈淡淡的说,“带孩子出去玩,本来就是想陪伴他成长的。学习如何系鞋带,不也是一种成长吗,为什么要生气呢?”
妈妈的这一席话,给了我不小的震撼。是啊,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不就是想陪伴他成长吗?可惜我们常常本末倒置,被眼前的小目标迷惑,忘了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就会透过行为、语言、态度,把这种想法传递给他,让孩子自己也这样消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
结果不是孩子本身不优秀,而是我们的预期和对待孩子方式,让他真的变的不优秀了。
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高看”孩子一眼。相信他是自信的、独立的、努力的、坚持的……当孩子不如别人时,多一点耐心,等一等他,给他信心和支持,这样孩子就会真的朝着你期待的方向越变越好,长成你希望的样子。
孩子浮躁,多缘于父母。
举个最简单的小例子:是不是家长比孩子更浮躁?
前两天去博物馆,前半场感觉是自己在处处干预孩子,例如他想多看船,我催他快走好去看飞机,他想多玩水,我催他快些好去看其他的新内容,后来警觉了,下半场就随着孩子的节奏,他爱看就多看,他不爱看就不看,反而大小都太平了!家长贪多,有紧迫感,是自己浮躁。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片段,说到底是因为父母自己的问题,但是最后,我们却在咆哮:“你能不能快点儿啊,你能不能听话啊,你能不能不捣蛋啊……” 孩子更是超级冤枉:“我玩得好好的,你催我回家!我想懒家里,你踹我出门。我想骑自行车,你怕热就说随便外面转转”!
你是父母,你是管理者,很多时候,你都以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不乐意了,你就慨叹:现在孩子太难管了。
我们在不自觉的干预孩子:
例如早上就那么半小时时间,又得穿衣洗脸,又得吃完早餐,早上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快点,快点”,孩子们其实有自己的节奏,例如妹妹喜欢一面刷牙一面看牙刷在洗手池里游泳,例如总是喜欢在换衣服前玩一会儿他的lego,当妈妈起床晚了,自是惜时如金,就难免嚷孩子快点。(解决方法超级简单:妈妈早睡早起半小时,就啥乌烟瘴气都没有了!)
妈妈觉得孩子得吃蔬菜,妈妈讨厌孩子磨叽,妈妈觉得孩子太敏感,妈妈觉得孩子应该更大胆些……甚至,我们很难容忍一个小男生的怯懦和退缩,但是,我们都不肯弯下腰来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觉得甜椒味道很怪,孩子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观察,孩子不是磨叽,他只是秉着自己的心灵在寻找自己的安全感。
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为孩子做主
父母下意识的觉得没必要和孩子商量,例如去哪里玩儿,和谁玩儿,玩什么!如果孩子只是一味的服从父母的安排,时间长了自然没有参与的积极性,也没有发表意见的主动性,当然就更难以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创意”的人生习惯
“为了孩子好”,或用自己的经验粗暴的干预孩子原本的节奏和选择
带孩子去游乐场,去主题公园,包括给孩子选兴趣班,甚或帮孩子选玩伴,我们都会“这沙子有啥好玩儿?别玩水了,弄得衣服都湿了。这个不要玩,危险!学这个吧,钢琴是音乐的基础!”等,我们都先入为主的以“为了你好”而武断的帮孩子做决定,一旦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家长要不生气要么暴躁,或者苦口婆心,当孩子屈服了,我们长舒一口气庆幸:自己有个听话的孩子,而我们,都没有看到孩子那屈服的不甘,或者忽视了那委屈的泪水。
孩子浮躁的表现:
做事不专心(拼图拼一半,书本翻两页,玩具扔一堆)
或者同一时间做两件事(一面吃一面玩,一面写作业一面想着打游戏),
脾气暴躁,(玩具玩不好时,或者某个曲子弹不好时,或者不能和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喜欢拼速度,不求质量:(例如迅速把画画完,偷工减料的刷牙洗脸,玩游戏输了不能正确面对。)
父母的情绪和态度都会直接的助长孩子的浮躁,例如妈妈的急脾气,例如家长拉长的脸,例如武断的干预孩子的活动或计划,都会让孩子接受到这些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自己的正常节奏和平和心情。
浮躁在孩子成长路上,会成为影响他健康成长路上的一粒沙子甚至绊脚石,在他性格的培养包括为人处事方面增加了负面的阻力,父母应该努力帮孩子克服这个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