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写作的文字不多,在简书上推荐的文章挺多,其实是有点松懈,偷懒,每天花在写作上的时间也不太多。
幸好学友孙老师及时的提醒我,让我才又把写作的事情中重视起来,重新开始认真写作。
最近其实我的心情总是起起伏伏,总是时而开心,时而不开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作的状态。为了让自己能够找回好状态,我想了各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和喜欢人的书籍。
最近看的电视剧是《海棠依旧》,看到周总理面对国家大事夜以继日的操劳、面对亲情有原则讲情份的感情、对下属工作人员的亲切关怀如同自家亲人的关怀之情、对待革命同志和朋友的真诚相待的友情、对待人民和战士生活关切之情.....每一件事情他都放在心上,体贴入微的关照着每一个人。而他和邓大姐在生活中却十分节俭,日常吃饭同普通百姓一样,馒头、小米粥、咸菜;怕衣服磨坏手肘,带上用旧衣服改做的套袖;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人。
这些情节细节每每看过,心里都会莫名的心动喝认可,觉得自己今后的人生还有很多追求。想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开心,实在是微不足道。有榜样指引,心就安定很多。
同样的,能带给我心灵上安定的还有我喜欢的季羡林先生和杨绛先生,他们用周总理一样,拥有着美好的品格,他们学贯中西,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国宝”,虽然有着这么好的成就,但是他们却依然过着朴素平时的生活。他们住的地方并不很大,很普通,一住几十年,家里的家具也都是几十年前的,没有豪华的家具电器,有的是无数的学术著作书籍。
他们的文字平易近人,用妇孺都能看懂的文字将至深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他们的文字如同他们的人一样,平实、朴素、无华,没有过多的浮夸之词。就像是个普通的老人,再讲着他们自己平凡的故事一样。比如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的边缘》。
年轻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林徽因,喜欢她的才情和诗情画意,觉得真是完美的人儿,集美貌、才华、学识、智慧、见识于一身,简直不能太完美。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你是人间四月天”当成我的微信、qq等等个性签名,并阅读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故事,觉得是我的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平和、安然、淡然的人生态度更让我觉得才是生命本身,就像杨绛先生,在她身上少了几分诗情画意,却多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她一生经历过平顺时期,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过被批判、下放的经历;晚年经历过家人生病、离开的难过时期,所有这些才构成了真实的人生。诗情画意固然美好,却缺少了人间烟火的气息,少了几分真实。
虽然周总理、季羡林先生、杨绛先生同如今的时代相比,可以算是老人了,如今的社会,有了更多的物质保障、有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有了比他们那个年代好了不知多少倍的生活便利条件和新观念,如今早已不再是曾经百废待兴计划经济,经济匮乏的年代了,年轻的人们有了新思想,没有经历过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他们在幸福中成长,谈起他们那个年代的品格和作风,或者会被现在的人嘲笑,觉得都什么时代了,不可思议,甚至会觉得是“假正经”、“老八百”,但我依然愿意坚持并愿意做一个像周总理、季羡林和杨绛先生那样的人。因为我的爷爷和姥爷就是这样的人,我真正见过并和这样的人生活过,所以我知道老一辈人的品格和作风是真的。
因为看见,所以相信。那些美好的,都是不花哨的。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人,不会有很高的社会成就,但我依然愿意做一个像周总理、季羡林先生和杨绛先生那样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