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在天青色温暖的灯光下,晓雪问我,你们回去会写游记吗?我不假思索,当然会啊!而已回来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动笔,实在心中不安。现在是午后,细碎的灰尘在阳光里飞舞,时光静好,适合回忆和思考,便追寻着还未完全丧失的记忆,将我的西藏,记于笔下。
去西藏,现在想起来,挺任性的一件事吧。学校骑行社团今年长途走的青藏线,终点在拉萨,我们开会讨论时,我说要坐火车去,和康康一拍即合,能遇上和我一样任性的姑娘,也是幸运,毕竟关于西藏的传闻太多,什么有暴乱,不安全,两个女生怎么能说去就去。嗨,管它呢,有些事现在不做,心中恐怕会惦念一辈子吧。凌晨从太原出发,36个小时的硬座,开始了这场旅程。开学后上老宋的第一节课时,他说,有的人只是到达了西藏,却只是走马观花,算不得真正的走进西藏。也许是这样吧,我们像大多数有西藏梦的人一样,从远方而来,在拉萨停留,然后匆匆离开,实在谈不上真的了解了西藏。可就是这短暂的停留,也在我的青春里,发光。
我们数次坐着拉萨的公交车经过布达拉宫,却因为高昂的门票而没有进去,只是在观景台像一个真正的游客那样拿出50块钱对着布宫拍照。
在大昭寺寺顶,我抱着双膝坐在木椅上体味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头晕身乏,看着金色的寺顶,穿着专业户外衣的游客,和一直兴奋拍照的同伴。
在玛吉阿米,和新认识的来自上海和成都的伙伴吃着难吃却昂贵的藏餐,听他们讲关于仓央嘉措与这家店的传说,在一摞摞的留言本里找出空白的纸页,写下一些矫情的句子,那个时候是晚上七八点钟吧,拉萨的阳光还很耀眼,我们坐在二楼,从窗户可以看到八廓街的街景。
太阳落下的时候,藏民从家里出来,从四面八方朝拜向大昭寺,走三步,双手合十,跪,伏身,额头触地,停留,再起身,开始下一个循环。这些朝拜的队伍里,有小孩,妇女,青年,老人,身着藏装,古铜色的脸上满是虔诚,这才是,信仰吧。
晚上十一点多和康康在路边的藏饰小摊上流连,回青旅时却在拉萨的大街上迷了路,听见后面有密密的脚步声,她拉起我的手就跑,回去未来得及洗漱,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在餐馆偶遇的藏族司机,载着我们去了林芝,在不知名的水边烤牦牛肉,用捡来的树枝穿大块的肉,原生态的烧烤惊呆了来自内地的我们,被司机泼了一身的水,还是哈哈大笑。
在林芝第一次住混住的青旅,在旅行中,许多时候,性别的意识都被淡化,不管你是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的怎样的人,在这里,似乎都成了有共同理想的人。
林芝的美,云仙雾饶,扎西岗村,静谧如画,真的如中学时熟记的那篇《桃花源记》,世外桃源,不沾人世风尘。多想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看伫立的牛马,听藏族的歌谣,胡乱躺在哪一片草地上,看这里离的很近的蓝天白云。
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突然意识到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来到这么高的地方,有五彩的飘扬的经幡,群山都在眼底,罩着白雾,拉紧衣服,感受阳光之下的寒冷。
去往羊湖的路上,碰到手持转经筒的老人绕着山路走,司机说,他们在转经啊。那一刻,才体会到,“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朝圣,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是多么浪漫的诗句啊。
可记的东西委实太多了,虽只有一周的时间,却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欢欣疲惫,在我离开时,那些画面仍像电影胶片般,一帧一帧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在不经意间想起,也矫情的一塌糊涂。尤其是旅途中遇见的那些人啊,有的还没来得及问一下名字,就已经离开了,留给我无限美好的记忆,让我知道这世上还有那么多种活着的方式,自己的世界,真是狭隘。
一位朋友在游记中说:不要去等谁,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正在路上等你。
一路上的不期而遇,油画般的风景,朋友般的过客,被时间打磨的故事,都沉淀在我的人生里,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要去等谁,趁着年轻,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