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听过的最糟糕的一场演讲是什么样的?
想不起来了,好吧!
我们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公众演讲能力的训练,外加上中庸的文化,致使演讲者即便讲的很糟糕,台下的人还是会耐着性子听完,并在结束的时候礼貌性的鼓掌。
截至目前为止,我最替演讲者觉得难堪的是在去年的一次省部级组织的文化交流及项目推介会上,某市的招商局长,将五分钟的演讲变成了诗朗诵,而是声情并茂的那种。
体制内的习惯和教育的缺失,往往让我们将书面语言直接用在了演讲情境当中。念稿子,也是司空见惯。
而现在企业中也存在着另外一种毛病,那就是每每说到工作汇报,项目提案,产品展示的时候,心底里默认的就是制作一份PPT。从而导致了,边做边拼凑素材,边拼凑素材,边梳理逻辑的情况。
做一场好的演讲,其实需要考虑三份稿子:内容稿,演示稿,逐字稿。每一份稿子都是你思考后的结果,工作的重点在于你对这次演讲的自我理解。
今天先来说一说内容稿,举个例子,同样是一个项目的提案,面向总经理去讲和面向董事长去讲,方法和策略肯定会有所不同,因此完成内容稿之前,你需要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做演讲?
讲给谁听?以及他或他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给你多长时间讲?
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比如说,你是某广告公司的策划,今天需要向你的意向客户去汇报,你为他们公司宣传视频拍摄所设定的几种方案,最终达成合作意向。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老司机,你知道,一定不能只是向对方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公司,再说说方案,因为,这只是从你自己的角度考虑了,设定了今天要讲什么内容。
你提前打听了一下,参会的可能会是对方的总经理,他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人,他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片子制作的周期时间长短以及费用。
那么你讲述的以下内容中——公司简介,作品案例,制作方案,流程周期,预计费用,你一定会把后两者作为重点讲述,这其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变了讲述的内容分配权重。并且把每一部分所要讲的结论,进行前置叙述,以适应对方喜欢听结论的特点。
除了思考清楚讲什么?在内容稿当中,你还需要做一点就是,将树状结构,改变成流状结构。
一般文稿的写作的时候,都是按照总分总这样的,内容框架去写的。类似于
1.
1.1
1.1.1
1.1.2
2.
2.1
2.1.1
可是这样的结构在制作演示稿,以及后期进行演讲的时候会带来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幻灯片是一张一张播放的,人们更愿意去理解、倾听一条线上的事情。
那么这个时候,文字内容当中前后之间的串联就显得十分关键。当然根据情境的不同,串联的具体手法也会有不一样。讲故事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举个我经历过的例子,公司有一个新的项目,需要设计一款和婚庆主题相关的Logo。国内某知名设计工作室接了这个案子,来汇报提案的是他们的设计总监,这位总监高明的地方在于,他将自己设定为一名新娘子,通过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婚礼当天的故事,并且将三款不同Logo,安插在整个故事当中。让每一款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寓意。并且他说了很多款的备选方案,以备甲方有不同的喜好选择。案子自然是一次性通过,只提出了很微小的修改。但如果是普通的设计师或者没有经验的提案者,一般估计只讲Logo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就结束了。
你的内容稿可能是一份Word的文档,可能是一幅脑图,也可能只是在纸上的大纲草稿,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你思考后的结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