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朗读

朗读贯穿于我们小学的整个阶段,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这样要求学生,请同学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问题,我们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手段,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其实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法是默读,不是朗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探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物,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可见,朗读是语言的输入,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朗读是提高语言质量,增加语言的规范,使语言渐趋完美的重要一个手段。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全面认识朗读的功能:

一、正确默读的前提和基础

朗读与学生今后默读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想要达到正确的默读,需要熟练的认读技能,而熟练的认读技能需经过大量的朗读才能形成,达到熟练。所以说低、中阶段需要我们大量的朗读,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我们才能掌握熟练的解码技能,即看到文字符号及时转化为意义的理解,从而使阅读达到自动化。

二、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

写作文时经常会碰见这样的困惑,想不起来此处用什么词好,吃不准这个词和哪个词可以形成正确的搭配?这句话怎么表达更加清楚?这个句子这样写,是否会是病句等等,产生这种语言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你的语言仓库里积累的词语句子太少,词语句子运用经验太少。说到到底就是因为你朗读的太少。

三、规范语言习惯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会提到这样的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结果是学生说的语无伦次、干巴巴的,口语化非常严重,如果孩子经过大量的朗读,是不会出现这样的毛病的,也许你会说,那让学生多做一些修改病句的题来规范一下他的语言,教学实践证明修改病句是消级的,没有起到一点的作用,有时有的学生甚至通过修改病句不是记住了正确的句子,而是记住了错误的句子。

四、培养提升语感最好方法

语感从哪里来?是从朗读中来的。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篇文章是节选自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关于朗读的好处。多年前读过,就印象极为深刻,此后的几年,又多次读过,对...
    greenorchid阅读 5,371评论 0 2
  •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朗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去找依据。)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
    付军丽阅读 1,085评论 0 1
  • 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他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
    worldlyf阅读 4,239评论 0 0
  • 多次听小学语文老师讲课,我发现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课堂上,老师要求单个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时,学生会出现,书本放在桌...
    笑笑更可爱阅读 864评论 0 0
  •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较...
    袁巧格_dfbf阅读 4,827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