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隐忍,谦虚,讲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一些教人内敛的东西。这些好的品质在一个人已经取的一定成绩时,可以更平衡一下品格中“冒尖”的地方,没什么不好的。但是凡事不能过,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是我们还没做就已经被“削尖”,让我们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念头是“我不够好”。于是“自不如人”,自卑等等神不知鬼不觉入住内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事例一:孩子不小心丢了东西,家长知道后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孩子真粗心”,于是你的言行举止即使再温柔孩子还是能觉察到父母的责备,不自觉感觉“我不够好”。
事例二:我刚加入一个瑜伽群,大家一起瑜伽有快乐也有压力。当然 就看你自己内心怎么想,如果老师夸奖别人却从来没夸过你,你是觉得“我真不好”,还是会给自己打气“没关系,再接再厉”?
事例三: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游泳快,笛子吹得漂亮,唱戏那是棒棒哒,你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是“人家教子有方,我怎么这么不好”?还是“每个孩子不同,家庭不同,羡慕但不恨,向人家学习”?
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但是形成我们价值观的最初念头就来自这里。你是自我感觉良好型,还是“我不够好”型,全在自己的掌控。那个最初的念头可能来自我们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继续“麻木”下去的理由。当我们对自己还没“感觉良好”时,不妨把自己退回到小时候,自己鼓励自己理解自己,把“我不够好”的念头用力转成“我已经很好”,其实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