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物理世界,却未必生活在同一个精神空间。
我们都认为自己生活在智慧的殿堂,却跨越不了自己认知局限的门槛。
我们总是这样,站在自己认知的制高点,俯瞰那些和我们不同的人。
殊不知,我们以为的“真理”,可能只是穿了华衣的“狭隘”。
1
那天一个读者知道我没结婚,给我留言:你不结婚,你妈生你干嘛?
看到这个理论的那一刻,我惊异了。朋友在我旁边,也一同看到了:你就应该怼回去,你妈生你就是为了让你结婚的?
不怼,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实在无需证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因为我们不是同类,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认知空间里。所以,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世间万物的存在自有其意义,若所有人都是同一个认知,看待事物是同一个观点,这个世界也未免太无趣了些。
认知差别、观点有异无对错,可是,若用自己的认知来“重伤”,甚至“绑架”别人,就是一种恶意了。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面对这样的“绑架”时一笑置之。比如,楚楚。
2
楚楚就是那些被绑架的万千人潮中的一员,而那时的她,还没有面对这些“绑架者”们自我救赎的能力和一笑置之的坦然。
楚楚是我大学一位关系特别好的学姐的妹妹,那时我们一起玩,吃饭,经常会带着楚楚。她经常会和我一起探讨张爱玲、萧红,也聊苏童、庄羽。停留在我记忆中的楚楚,一直是那个被人夸会脸红,恬淡闲适的小姑娘。
然后,这一切的岁月静好,停留在了她的20岁。
我清晰的记得,那年,是2011年。
那个文静、懂事、乖巧的姑娘,留了一封遗书。然后决绝地从宿舍6层跳了下来。
后来学姐反复和学校交涉、也从警察协助取证中,大约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学姐疼楚楚,经常会在父母给的零花钱之外额外给楚楚钱,也经常给她寄一些衣服、包包,当然,还有电脑、手机。她是宿舍里第一个买笔记本电脑的人,第一个用苹果手机的人,也是宿舍里最安静的人。她不太喜欢别人说的那些八卦,也对她们之间的小团体不敢兴趣。
可是,这一切,却像一把催化剂,催生了楚楚在同宿舍人中的“与众不同”。
都说一个女生宿舍,可能会有无数个微信群,qq群,而楚楚,就是那个哪个群都没邀请她进去的人。
她穿个新衣服,宿舍人冷嘲热讽,买一堆书回来,宿舍人说她装。拒绝男生的求爱,她们又说她假清高.......
楚楚后来在日记里说:我只是喜欢安静,我只是喜欢看书,我只是不喜欢那个她们认为很帅的男生,可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是我错了。
楚楚没有发声,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小小的宿舍,也一直在上演。直到有一天,一个女生丢了800元,非说是楚楚偷了。楚楚解释,真的不是我,我不是那样的人,而且我零花钱很多啊,我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可是,没有人听她的解释。
而摧毁她意志最后一根稻草的,可能是那些更不可理喻的认知:谁知道你的钱怎么来的,偷的还是卖的......
她们搜了楚楚的所有东西,没有找到所谓丢失的那笔钱。也没有停止对楚楚的孤立和怀疑、还有嘲讽。
三天后,楚楚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在早上八点的时候,在所有人准备去上课的时候,选择了结束这一切凌迟。
学姐给我看楚楚留下的信,她没有控诉任何人,她只是和爸爸妈妈,和姐姐告别,她说:她们都不相信我,可是我真的没有做她们说的那些事情。
而那些室友们,终于惊恐地睁着自己无辜的双眼向别人解释:我们只是随便说说,我们只是以为是那样的,我们没有想到楚楚会这样......
3
我内心曾无数次地谴责过楚楚地那些同学,也曾叹息楚楚的脆弱。
可是当近日越来越多地“认知绑架”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才明白,相比真正的绑架,“认知绑架”,才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情。
那天一个朋友说,你知道么,只是因为我经常爱发个朋友圈,记录下自己插花、学画、健身,我一个朋友竟然逢人就说我肤浅、爱晒、爱作秀。
我笑笑:她是羡慕你颜好有钱身材好吧。
在《认知突围》一书中,蔡垒磊老师说过: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套算法,是由出生都现在的大脑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这套算法决定了一个人对基础素材的加工方式,我们将其简单地归纳为两个字:认知。
同一个事物,投射到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输出。
你认为发朋友圈是分享,而有人则认为是作秀;
你认为旅行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有人则只想匆匆赶路,去看终点的美景;
你认为,30+,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有人则认为,30岁的女人开始走上一条不归的人生下坡路;
你认为,二十几岁,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脱贫,有人则认为,二十几岁,最重要的是脱单,。
而这些认知,本身并无对错。
我不要求你认同我,也请你别用自己的标准和认知来“绑架”我的生活。
4
有心理学家曾说过,认知偏见,是人类理性的合理局限。
认知偏见,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摆脱。
当我们遇到和我们不同的观念时,我们本能地会搜寻证据去强化我们自己的信念。不仅如此,我们会本能地认为,我们更少受到偏见的影响。
有些人,会用自己的认知和观念强行去“绑架”别人的大脑,当发现别人和自己不同时,不立足反省自己,反而用偏见去鄙视和评判对方,以为自己站在了“制高点”。
也有一些人,会无意识地错误读取和分析信息,以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比如楚楚的某些室友。
我不知道当年那些孩子现在过着怎样的人生,法律,无法为楚楚的离开去制裁任何人。可是,在她们的内心深处,是否曾为自己对楚楚的“绑架”而后悔?
5
面对那些随处可见的“绑架”,窦唯却是一个非常清明的人。
前几天,是窦唯的生日。这个曾经被冠以“摇滚天才”的人,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淡出了大众的视线,而再次把他拉回大众视野的,却是16年窦唯在地铁上的一张落魄照片。
很多人说:王菲的前夫不体面。
更有人评判:才华若换不来体面的生活就是臭狗屎。
但窦唯只平淡的回应了八个字:清浊自甚,神灵明鉴。
世人熙熙攘攘,他独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中。
2009年,凭借《李米的猜想》中的配乐,获得金马奖最佳配乐。
2013年,发布专辑《殃金咒》。
2015年,发布专辑《天真君公》。
2017年10月10日,窦唯在知乎发声:外界给我贴了诸多标签,这些,我都无法拒绝。我只是个音乐人,一个专注做音乐,专注做我认为的,真实的音乐的音乐人。
任世界再多繁复,任众人再多他想,我们都需要一份窦唯的通透、坚韧和清明。去理解他人,去保护自己。
6
古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懂得尊重别人,是我们都应具备的修养。
对于茫茫世界而言,我们亦是新生儿,而非衡量世界的标尺,又为何要用我们的观点来juge别人?
我们所强调的“唯一”“唯我”观点,不正是赤裸裸的狭隘么?
纪伯伦曾说:当你触及生命的核心时,你会发现自己并不高于罪犯,也不低于先知。
人生路上,我们都是行路人。愿我们都不是“楚楚”,也不做楚楚的绑架者们。
仅以纪伯伦小诗一首,你我共勉:
只有在我之下的人才会嫉妒或者憎恨我,
我从未被嫉妒或者憎恨过,我不在任何人之上。
只有在我之上的人才会表扬或者贬低我,
我从来被表扬或者贬低过,我不在任何人之下。
------纪伯伦《沙与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