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以上的时光换一篇文。
看过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喜欢一句话:“世界不是一个,而是成千上万;每天清晨有多少双眼睛睁开,有多少人的意识苏醒过来,便有多少个世界。” 正是如此,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城市,在每个看它的人眼中也可能截然不同。
就像对母校的感情一样:可以允许自己无数次说它不好,但是别人说它不好的时候,自己还是不乐意会为它辩护。对南宁的感情大抵如此。对于这样一个生活了超过五年以上,作为“第二故乡”的地方,还是想要为它发声说点什么,虽然很多时候因言拙习惯沉默。
当我向别人提到它的时候,有些人会说:那里是不是有很多电动车,当然更多人第一反应总会想起几个字:“资本运作”,关于这个不是抹黑也确实是事实,一个让人困惑的事实,为什么一个存在了十年以上的骗局依然可以骗到人,无论是小区里,还是金湖广场上,还有偏一点的仙湖以及大沙田,都会有一些操着大多是东北口音的人在讲着诸如“项目”“投资”之类的话题。
这不是黑东北人也是事实,关于出走的东北人什么的,这又是另外一个值得深度探究的话题了。北海,三亚,纽约,据说都有很多东北人。小区周边东北人饭馆开了至少有五家以上,这多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当然了,广场上因扰民遭保安驱逐的二人转偶尔也是有的。有时不想吃粉想念家乡食物的时候,会去东北饭店吃东北酱骨头或水饺。不过有时还是喜欢南方食物的精致,而不喜欢北方食物的粗犷不讲究外观。当然也不全是做“资本运作”的,也有做其它事情的。
所以因此以来,小区里就有一些东北人和本地人的交汇,这两派人的地域特征不从语言,单从外表就是可以一眼看出的。本地人专门有一个称呼北方人的词汇叫“捞仔”“捞妹”,就像他们自己称呼男性朋友女性朋友为“友仔”“友女”一样。北方人普遍体型较大只一些,嗓门也大一些,有些卫生方面的差异习惯也被本地人所诟病,而北方人有时会觉得本地人太懒散。
说完这个,回到南宁上。 单从南宁两个字来说,就有一种明朗阴柔之感,同苏州、杭州一样有种江南秀气之美。如果有的城市属性是男的话,那么南宁的城市属性应该是女: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不象有的城市比如新疆乌鲁木齐啊、西宁啊、兰州啊、西安啊、济南啊,地名听上去都有种西风烈的男子气概。
城市的区名路名,不是青秀、江南,就是明秀、秀安、秀灵、凤岭,桂花朱槿路口,青林青环路口,听上去和经三路,纬五路,红旗路,红专路之类一板一眼中规中矩方方正正的路名,感觉自是不同,是不是有种水汽氤氲的南国秀气之味,多了些美美的画面感和灵动之气?正像南宁城市宣传的定位和感觉:花样南宁。
坐了N次的火车,一路向南,无数次经过武汉长江大桥,经过“星城”长沙,经过桂林时要吃一碗“桂林米粉”;以前没有高铁动车的时候要坐基本一天一夜的火车,对于一个从小向往外面世界,崇尚“离家的人最有出息”的人来说,也是蛮过瘾的一件事情啦。
有许多次,在家乡上车时穿着羽绒服,天将大雪,北风呼啸,一路下来,窗外风景由灰变绿,由阴郁变明朗,由冷变暖,出南宁站时,已是一派南国风光,车站来往穿行的姑娘小伙穿着人字拖短袖衫自得其乐,完全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开启另一种生活。
刚来南宁的时候,听人说刚被评得“联合国最佳人居奖”。“绿城”的头衔确实不是盖的,不像有的城市也被称为绿城,其实绿色要少得多。作为一个一年中四分之三的时候都是短袖,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森林覆盖率超过50%以上,从来不会下雪的亚热带气候城市,绿色确实是很多的。再加上各种花花草草,各种亚热带水果什么的,称为“花果山”也不为过。
有时南宁的冬天来得特别晚,都到11月、12月了还是短袖衫穿到腻,连我钟爱的各种小开衫都没有出镜的机会,朋友QQ签名都改为了“冬天再不来,春天就要来了”。
这是一个11月还在举行“泼水节”的地方,本地的朋友从未见过雪,说如果暖冬,吃年夜饭都要穿短袖的,这在北方城市那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冬天来的时候很迅猛,温度一天降10度是常有的事,直接夏转冬或者冬转夏。没有暖气的南方,蚀骨的阴冷不在此地生活过的人可能也是体会不到的。还有每年开春3月份时一整个月的阴雨天气, “回南天”时湿哒哒的一切,顺着墙壁、窗玻璃往下流的水珠,心情有时也阴郁明朗不起来。
多雨湿润的气候其实也是很舒适的,特别对于有些不喜欢大风干燥气候的人。在这里,雨水多,雨后空气很清爽。喜欢各种下雨,过瘾的大雨,满城黑云压城如拍灾难大片,还有绵绵柔柔似有似无细如丝的小雨。没有北方凛冽寒冷夹带灰尘满天飞冬天会吹得脸生疼的大风,风是轻柔的,有时吹到脸上是暖暖的,柔柔的,温温和和的,就像这里人的性格,有种“定气”,看起来都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据说既像不谙世事,又像成竹在胸,淡定从容;有时连讲话都不怎么大声,特别是讲白话的时候;甚至朋友家不到一岁的婴儿脸上还有行动都有淡定之气,戏称其“淡定仔”,深感地域对人之影响之大和奇妙。
无论你从哪里来到这里,从出了火车站,车站卖早点的摊位上女孩给你端上早餐后一句温柔的“请慢用”里,还是每次朝阳广场逛街,亦或多少次夏天晚上随着人流穿过马路到对面的中山路,还是在民歌湖广场的酒吧街里,还是在万达影城后面的冷饮街上,你都能感受到这种休闲慢生活的淡定气质,不慌不忙,整齐不凌乱,清净不喧嚣,闲适安逸的氛围,就像穿着长裙平底鞋走在刚下过雨的路面上的清爽从容优雅舒适,就连百盛前面停放的电动车都特别整齐规整,看起来视觉上还挺舒服。
再说说南宁吃的。有人说南宁是一个特别适合吃喝玩乐的地方。美食上,也体现着南宁的包容和兼容并蓄。只要足够好味,都会受到人们欢迎。无论是各种东南亚美食、台湾美食还是杭州菜,如亚洲土地、四海一家、外婆家等。我想念的不是很多离开的人会想念的螺蛳粉、桂林米粉,也不是三品王,更不是一直不太惯的老友粉、牛腩粉,而是肠粉和生榨米粉。基本上回到南宁的第一件事也是先吃二两生榨米粉配碟生菜或空心菜,吃完生榨米粉会喝一杯芒Go的超芒,足足的芒果味和果肉很喜欢。有时是猫王山的榴莲班戟,不过有点腻,更喜欢的是榴莲西米露之类的甜品。晚上吃过烧烤,小区门口还有营业到凌晨1点的杨小贤和3皇3家。更不用说街头遍地开花的凉茶如菊花、生地、罗汉之类的,o7年的时候一杯生地才5角钱,后来好像一路涨价。
还有各个甜品店都会有的玉米糖水,红薯糖水,绿豆海带,清补凉,烧仙草什么的,冰凉清甜,都是爱喝的;当然还有本地人爱吃的各类酸嘢,夜市小摊上好吃又便宜的牛杂,麻村菜市的烧鸭,中山路好玩有趣的印度飞饼、以及不敢尝试的烤脑花还有吓人的鳄鱼肉。怀念以前各个学校蹭讲座,怀念每周末的区图观影(现在以前放映电影的报告厅已拆),怀念和三两好友一起的红啤配烤罗非鱼+世界杯,大维芒果冰沙配小肥羊火锅,配合高大落地窗外的暴雨,更多时是南国明朗的阳光是最惬意的夏日休闲时光。
关于南普,特殊的清晰的咬字和尾音耳朵已能很敏感辨别,自己嘴巴有时也会不自觉冒出一些诸如“陋嘢”“这样子啊”“得了”之类典型南宁口音,其它桂柳话什么的还不是很好辨别;南宁的白话同广东白话相近又不同,生活几年的人也不大容易学会这种语言,据说最地道的南宁白话应该去菜市场听,但电影院放比如像《小团圆》电影的时候是粤语还是很喜欢的,毕竟有许多城市放这类电影是没有粤语场的,对于喜欢原汁原味电影的人来说这是很让人郁闷的一个地方。
不同的城市生活着不同的人,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同这块地域协调的饮食和地域性格,有着不同的美。
南宁是一个适合雨后或夏夜穿着平跟鞋背着舒适的帆布包和“友仔”“友女”到处暴走的城市,不宽的街道,满街的甜品小吃,节奏不太快不紧张,人们友善朴实,包容不排外,整个气氛有点慵懒轻松闲适,就像这里很多人缓慢从容的步态一样;不会像有的城市有那种很逼仄很让人压抑甚至因为人多互相争抢资源互相倾轧时时让人体会不到做人尊严的感觉,总之让人心灵精神很自由很放松。经常接受雨水洗礼,像水洗过的感觉,清爽无尘。
它不是很大的大城市,只是一个干净、清净、整洁、淡定从容、人不是很多不拥挤,服务意识上好过北方的小城市,论起文化底蕴什么的也比不上很多别的地方,但就是这样一个四季常绿、空气清新、雨水很多有很多甜品很多花草的城市,也让人爱得“黑纹”。
在一个城市生活得久了,它改变着你的口音、口味以及对待生活的理念甚至性格。你和这里交融,气质上精神上接受它的浸润,不知不觉成为它的一部分。这只是一个对它了解不是特别透彻的外地人眼中的南宁,是跟它有过几年相拥的北方人以为的南宁。对一个城市走马观花是无法深入了解这个地方的,你或许会带着矛盾的感情在这里生活过或依然生活着,这种日日夜夜共同生活的记忆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成为我的烙印,带着它对我的影响继续生活。
是的,在的时候可能有各种纠结,离开了,才能更清楚地看清它,怀念它的各种好。即使有一天我离开了,我们仍然还可以在一起,我仍然向往更远的远方,仍然渴望随时出发去往更精彩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