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投的是股票,那就要研究股票尤其是背后的公司;投资在哪里投?在市场里,那就要研究市场的规律。面对股票和市场,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搞对立,搞二选一,用站队的方式来区别所谓的投资派别,这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我们从来不搞这一套,在研究公司基本面的同时,更是认为要科学认识市场,积极顺应市场,只有把优秀的公司放到高效流动、公平交易的市场里,才能更好的发现价值、实现价值。我们对市场的认识是一个长期演化的动态过程,不能静止化,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初步认识一下市场:
1.市场的结构:市场不是铁板一块,不仅是表面上喧闹的交易场所,市场是有结构的,是分层的,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地方,是投资人最终实现价值获利的地方,我们必须把市场掰开了、揉碎了,才能看清楚,接下来才谈得上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构市场,为自己的投资服务。首先要搞清楚市场里的各方势力:上市公司、公私募基金公司、券商、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投顾、国家监管部门、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外资等不一而足,对他们的能力、实力、定位、目标、手段都要搞清楚,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这个市场里,结构状况都没搞清楚何谈投资?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判断,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行动方案,要找到自己的同盟军,长期高效合作,要分清我们的朋友和敌人,如何拉一派打一派,充分整合资源,都要布好局、起好步。最后,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美股、港股和A股,现实国情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法律法规不一样,潜规则更不一样,即便是A股,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是动态演化的,所以要想投资成功,就要与时俱进、入乡随俗,不能简单的、盲目的套用某一市场的成功法则。
2.市场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市场究竟是有效还是无效的?答案不一样,投资体系和交易策略就会大相径庭,但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诞生了特别成功的投资大师,也有大量非常平庸甚至失败的案例,所以过份的争辩对错对投资实践并没有太大意义甚至有害,但基本的认知还是要建立,不能搞虚无主义那一套。我们认为,首先,市场长期一定是有效的,否则该市场一定不会存在下去,但短期极有可能表现为无效,也可以理解为随机漫步;其次,不同国家的市场有效和无效的占比会不同,法制健全一些的,监管规范一点的,市场参与者的成熟度高一些的,有效性会更强一些;最后,同一市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效与无效比例也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越成熟,有效性就越高。明白了这三点,我们就要针对性的构建和使用适合自己和该市场的交易策略、投资体系,不能搞一招鲜,更不能张冠李戴式的乱用方法。
3.市场的基础:通俗的讲,市场就是做生意的地方,股市里专业的叫法是交易,在这里要遵循生意的规律,有些所谓的价投者刻意回避市场,甚至是谈市场色变,这是极端错误的,不能只研究公司基本面,而忽略甚或否定市场的作用,貌似价值可以自动实现,不需市场交易。我们理解市场,真正做到按生意规律办事,最好的实现途径就是自己亲自去做生意,而不是纸上谈兵,要在场外做生意,即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践积累,做生意、学商业、交朋友,还要在股市里做交易,长期积累交易经验,摸索构建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只有把生意(交易)做好了,价值才可以得到实现,我们投资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成功的投资人首先要是一个优秀的商人。
4.股与市的结合才是股市,股(价值和成长)+市(交易和预期),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股市的资源配置作用,才能让投资人更好的享受优秀公司的价值增长。任何试图互相否定,二选其一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可惜身边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作为以内在价值为基础、以持续成长为核心逻辑的长期趋势投资者一定要坚决避免这种超级BUG,否则投资不可能成功。
5.用心去感知市场,是投资成功的重要抓手:首先,不能被市场的短期波动影响了我们的情绪,不能让市场价格变化主导了我们的投资、持有决策,我们的投资决策必须建立在投资交易系统的理性执行基础之上;其次,我们要像嗅觉灵敏的狼,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各方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决策行动变化,只有做到自己巍然不动又科学全面掌握各方势力的情况,才能让我们得决策更为客观、科学、高效,这样才能在市场和价值的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