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不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设定的计划很难执行,想要完成的任务总是完不成,有时候会因此而感觉到非常自责和内疚,却似乎很难改变呢?要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其实需要应用到一些心理学的技巧。下面我以写稿子为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比如说你打算周日写一篇稿子。然而到了周日的时候,当你起床坐到电脑前时,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刷豆瓣看到最新的台剧《想见你》爆火,最后鬼使神差地开始看台剧《想见你》。你可能有点自责,但是架不住情节和主演的强大魅力,还是看了一整天的电视剧,没有写稿子。
这时候的你,内心可能会会觉得我怎么这么虚度时光,我跟大家的差距是不是会越来越大了呀?而这种情绪可能会好几天都伴随着你,让你很不舒服。
但是,真的是你不够努力吗?
实际上,如果你冷静下来,试图理解自己当时候那样做的心理动机,而不是简单地批评自己,你会发现更多面的真相:
首先,你从周一到周六的时间都已经安排得满满的了,你的潜意识深处,渴望有一点放空的时间,让自己的脑子不那么时刻紧绷;
此外,这部剧只有26集,而且豆瓣评分高达9.2分,是一部高品质的连续剧。它引发了很多讨论和思考,花时间看这部剧,除了放松之外,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
最后,你的感情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偶尔看一下爱情剧,是对自己情感需要的一种补充。
当你看到这些方面之后,你的自责会不会少了很多呢?实际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强烈的自责倾向,Ta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往往就会掉入越想改变,越是挣扎,反而越是沉浸在糟糕的习惯中的恶性循环。所以,改变的第一步,不是责怪自己,而是平静下来,耐心地去梳理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做出这些计划外的事情的内在动机,并予以理解和接纳。
接下来,你可能需要问问自己,自己确实是需要写文章。怎么办才好呢?
首先,你需要计算一下截稿日期,如果还有好几天,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慢慢地写。
此外,如果自己在写的过程中感觉到完全没灵感,又该怎么处理呢?这种情况,有一种是因为个人的输入太少,思想贫乏导致的。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为对自己期望值太高,限定太多,而导致创意枯竭、灵感枯竭。如果是输入太少的话,短期内不妨找一些相关主题的优秀文章来阅读一下,找一找灵感。而如果是对自己期望值太高的话,就要适当地调节自己的目标,不要求自己一下子写太好。同时,先承诺写一小段话,慢慢地写下去,直至最后成文。最后,可以想象这篇文章是写给自己看的,或者这只是一个练习而已,这样会减少自己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理负担,也更容易找到思路。当一开始找到思路之后,接下来的内容也就不难完成了。
发现了吗?写出文章的过程,就是接受自己的真实水平,放低对自己的过高期待的过程。
总的来说,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首先是要停止自责,理解自己;接下来是要放下对自己的过高期待,接纳自己的真实水平,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