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醒来,正打算泡杯茶,翻翻闲书,一股暗香却袅袅袭来,我知道它来自楼下,那株紧挨着我家厨房的桂花树。或许由于它身置楼宇林立的夹缝之间,同时鲜有阳光普照,所以金秋时节,暗香浮动之时,它那碧绿阔大的叶面上也似乎落下一层愁影,我心里也在为它暗暗叹息。但今年它开得格外的早,发出分外的香了。像一位小而瘦的黄毛丫头猛然出落成一个落落大方、浑圆丰润的大姑娘了。都说“蟾宫折桂”,而我现在推窗就可以用手触碰到它,站在窗前看着浓稠的绿叶包裹下,满枝密匝匝的淡黄的小花瓣,在微凉的秋风中微微颤动,欣慰感也油然而生。
有人说如果植物是以单字命名,十有八九是中国native植物,而桂正是如此,它早在中国最古的神话故事《山海经》里出现了。故事说到,“桂”生在面临西海的招摇之山上。而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桂”的本意是一种贵重的常绿乔木,花朵奇香,白色如玉,精美成串,可作香料。我也在霎那间明白了“桂林”,“桂殿”诸如此类的地名的内涵了,桂木成林,香气缭绕的殿宇,香从天外来,这大概是古人心中理想的香气氤氲的仙境吧?但现实是处处是“桂林”,无处不“桂殿”,在小区、在街道旁、在马路边、在河堤旁……它的衣香鬓影,无处不现。即便如此,当秋风四起之时,它如约而至,引得人们注目流连。但我还是更加喜欢幽隐之地偏僻之处的那缕芳香,连舞蝶都不禁迷失了;暗香浮动之夜,仰望那一轮明月。此时窗外雨丝飘洒,冒雨寻桂的念头骤闪。一路骑行,在距离县城七八公里处的丘陵山地,一颗颗桂树散布在繁华落尽的柿树、果实累累的栗树,团火流动的栾树之间。在数量众多、泛着淡黄的金桂衬托下,为数不多的丹桂更让我注目。走近它,在灰白的云层下,在绿森森的叶片映衬下,一串串、一簇簇、密匝匝的红色小花瓣从叶腋下向空中尽情伸展绽放,却丝毫不显张扬,再近些,没有使人欲醉的秾芳,像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无需再涂洒诱人高贵的香水。这或许是花花世界里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吧?大凡花香浓,色则衰,淡或寡味,姿必艳。难怪有一部好莱坞大片,取名为《闻香识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