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探源(网文)

端午节探源(网络文摘)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流传较广的民俗性节日。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殒身,端午节便被染上了爱国主义的色彩,有了纪念的意味。实际上,端午节的起源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不仅可以追溯到三代时的禊礼,甚至是更古老的先民生殖习俗。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风土记》由西晋周处所编,是迄今为止我国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比另一部岁时节令专著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要早好多年。此书对于端午、七夕、重阳等等民俗节日,都有重要记叙。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除夕”源于先秦的“逐除”;把“农历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称为“除夕”最早文献资料即《风土记》。《风土记》记述了除夕民间习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此习俗,经唐宋相袭,并沿袭至今。《风土记》中还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即“年”这种猛兽)的记载。

  《风土记》对“端午”习俗也有记载。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端午食粽已成为全国性风俗。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为“益智仁粽”。 《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由来。当时江南地区的端午节,人们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叫简粽,也叫角黍。

  周处编著的《风土记》中则有这样的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因此,端午节在自家门口挂艾草、菖蒲等物,因菖蒲为世上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形,插在门口可以辟邪,所以被方士们称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2005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不是将端午节作为非遗申报。

  端午节和湖北有着深厚渊源,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最早完整、生动记录了端午习俗。秭归至今年年端午纪念屈原,黄石西塞神舟会保留着古老的端午习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联想到最多的民俗是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在...
    魔王_Archenemy阅读 1,678评论 0 10
  • 端午节快到了,儿子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们在放假前一天与家长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知识,在上课时分享。这个光荣而艰...
    Tony说事阅读 940评论 2 5
  •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
    晓生微言阅读 987评论 1 10
  • 年味已到了年尾,已经开始慢慢消失殆尽,注定要离开的人,时间也已无法挽留。匆忙的团聚,带来了短暂的激动,拥抱般的温暖...
    榴莲帮主阅读 114评论 0 0
  • 一、前言 以往在使用Swift中的weak和unowned关键字的时候的理解是,两者都会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wea...
    BBH_Life阅读 7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