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话语和行为教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
我们的父母总是抱怨自家孩子调皮捣蛋,殊不知孩子的性格能够被周围大人的语言左右。
日本亲子教育专家原田绫子在《父母话术训练手册》中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在“日常生活及习惯”、“学习”、“人际关系”等不同生活中的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以“鼓励”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勇气和自信。
作者说,交流的基础不是表扬,而是鼓励。
很多父母以为说反话是为了保护孩子,父母觉得让孩子们在挫折中更有利于孩子成长,长期生活在父母的言语刀剑中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加容易自卑、叛逆。
近年来,社会上又开始提倡多表扬孩子,通过表扬来提高孩子。这样在父母的言语蜜糖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为了迎合父母,失去自己,不敢接受失败,而且还会增加孩子的心里压力,同样不利于孩子成长。
鼓励和表扬不一样,鼓励注重过程,表扬注重结果。表扬时,人物之间是纵向的上下关系,而鼓励则是一种横向关系。
在与孩子交流时,先要关注“做到的事”,有意识的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点或有进步的地方,还要关注过程和关注“理所应当的事”,肯定孩子“已经努力了呢”,让孩子认识到“平时的我也是很优秀的”。
我们还要看到孩子做出的贡献,协助,并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如“你可帮了大忙了”,指出孩子做出的成绩,“虽然不喜欢胡萝卜,但还是吃了一口”。当然,很多事情并不是努力便会有结果,家长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虽然会感到遗憾,但也要学着接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把关注点从过去的失败转移到今后要做的事情上。
不要将孩子和别人做比较,要重视它自身的成长,如果要做比较的话,拿孩子以前的表现作做参照物做比较比较好。还要对孩子具体的行为做出反应,“在练字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因为过分担心孩子而不自觉变得唠叨,可是父母的唠叨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动力或者自信,因为“孩子是慢车,家长是高铁”,所以才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步调不一致。父母应当尽量减少禁止语和命令语的使用,信任孩子并给它时间,让孩子的潜能可以源源不断的激发出来。
孩子因我们而来到这个世上的,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很多事情从不会到会渐渐地茁壮成长,这是因为父母的鼓励。但是,育儿路上不只有晴天,也会有风雨,所以,鼓励孩子要先鼓励自己,降低一点期望值。不要把理想定得太高,试着把要跨的“栏”放得低一点。有情绪高涨的时候,自然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此时,只需要接受真实的自己,充分地放松身心,鼓励自己,顺利度过。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恶言一句六月寒。切莫因为一时嘴快,影响孩子和父母亲子关系。
之前在网上有个视频,因为老师怀疑孩子偷了东西,把家长叫到学校去,妈妈没有和孩子沟通交流,直接上前给孩子几个耳光,谩骂孩子,孩子受了委屈,无从解释,转身从楼上跳下。
在孩子做出那些让人头疼的行为的时候,在必须被批评的情况下,选择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批评方式,首先要保持理性,谨慎选择用语,不要感情用事使用过激的语言;其次,态度要坚决,不要让孩子看到你的犹豫;接着时间又短,不要唠唠叨叨,说个不停,甚至翻旧账,说与这次无关的话题;再次,态度严肃,要让孩子能看出这是你的底线,不要开玩笑,也不需要照顾孩子的情绪;最后,批评只针对行为,不要说“你不行”,这样否定人格的话。
父母的言语,既可以是利剑,割伤了孩子,也可以是彩虹,温暖了孩子!请善待你的孩子,好好和孩子说话!你的话将藏着你的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