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里有个咖啡馆,空间比较大,放着沙发桌凳,还有轻音乐。今天下了一天雨,所以这里人很多。吃过晚饭临时决定来着坐坐。
白天窝在宿舍基本也在看这本书。我关注了读库很久,一直没买他家的书,好多次看了一些书加了购物车,又放弃了(学生党觉得有点贵哈……)。另外,他家的书我一直觉得有点太冷淡了,购买欲也很低。比如说,你看这本书的封面,光看封面就没有要买的想法是不是?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并关注了读库呢?
2.
高二的时候,语文老师有天上课迟到了。她慌里慌张的进班,手里拿着一本书,说:“我们今天不讲什么书的内容,聊聊这本书。” 那本书是柴静的《看见》。
她给我们读了一段内容,我们在下面安静的听。内容深刻又很压抑,让人听着也很沉重。她读了一部分之后,开始跟我们说这个人,以及她讲的东西。我们当时每天在校园里,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况且那本书里探讨了很多人性的东西。当时就很文艺的我记下了这本书。后来高三的时候机缘巧合,有书商去我们学校卖书很便宜。我跟同学随便去看看就买了这本书,10块钱。自此以后我就过上了别人上自习课刷题,我上自习课偷看课外书的时光。这也是我当时高考没考好的原因之一吧(开玩笑……哈哈哈)
以至于我上了大学之后,很多次情绪崩溃的时刻一想到它,很多事也就想通了,也就宽慰了许多。所以我觉得大学生也该读读这本书。
扯远了,扯回来……
我在这本书里知道了她们在新闻调查的很多经历,以及新闻调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我还知道了陈虻,白岩松,崔永元,读库,还有六哥张立宪等等。我后来又买了写陈虻的一本书《陈虻:不要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为什么出发》,白岩松老师的《白说》等等。
3.
这之后我就去找读库,找到了微博上,害,还真有这个账号。我就关注了,开始了长达多少年的(划掉,我也不知道多久)观望生涯。在读库和读库胖胖的推荐下买了两本书(另一本改天再写)。书很小,拿着很方便。很厚却又很软很舒服,嘿嘿,看的停不下来很开心就对了。找到喜欢看的书真的很难得啊。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以及,你们平时都看什么书啊~
本文先发于公众号“My星星口袋”